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林甸小盐场地名都挺怪 遍地是传说
2014-10-04 09:39:45 来源:百湖早报  作者: 艾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4日讯 卧牛岗像牛形,是因为一段“老母猪变野猪”的故事而闻名;湿地深处的牛尾巴岗上,住过外地来的“超生游击队”;扒马岗子是因有人在此扒过病马的皮而得名。

   丹顶鹤飞过小盐场上空

  林甸西南,有个小盐场。这个地方,怪。下辖的村屯,尽是些“格路”名。什么卧牛岗子、獾子洞、扒马岗子、狐狸芯儿、狼洞岗子、东拨罗……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传说。在这里,随便采访个村民,都能讲出一套一套的。

  卧牛岗的老母猪变野猪

  卧牛岗,在小盐场北。离远一瞅,它就像一头老牛卧在那里。事实上,这个地方也真跟牛有缘。早些年,这里是蒙古人的地盘。蒙古人,散养牛马。

  当年,有个姓包的蒙古人发现,牛马一出去,牛走牛的,马走马的,互相不掺和。而那些牛的目的地,就是这处牛形的高岗上。后来,叫着叫着,这个地方就叫成了卧牛岗。可是,卧牛岗真正出名还不是因为牛,而是因为一个“老母猪变野猪”的故事。解放后,养牛的少了。

  小盐场生产队,养了大批猪。有个冯姓知青,个子小还挺胖乎。生产队安排任务时,直接把放猪的活安排给了小冯。那时候,家家穷得丁当响,小冯也没个手表。早晨,他把猪赶出去了。回来时,因为没个点,不是早了就是晚了。早了,队长说他偷懒耍滑。晚了,小冯净吃别人的剩饭了。

  后来,小冯发现,每天上午总有一架飞机从他头上飞过。此时收猪回队,正好赶上午饭时间。以后,他就按这个飞机飞过的时间回队吃饭。再后来,飞机一来,猪都明白了,直接就往家里跑。10月的一天,飞机来晚了。放出去的猪,因为没人看着,走得越来越远。中午回队时,小冯一清点,少了一头老母猪。这下可坏了,当时丢头猪可是大事儿。

  小冯回到甸子上找,可咋找也找不到。队长安慰他说,没事儿,虽然周边都是湿地,可猪会游泳淹不死。而且,这附近也没有狼,猪受不到伤害。第二天,小冯再去放猪时,本以为前一天丢失的老母猪能找回来。结果事与愿违,老母猪还是没回来。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苇塘上的水面封冻了,人们开始砍苇子。待砍到卧牛岗时,大家突然发现,一头老母猪带着一帮小猪崽,跩跩跶跶地从苇塘深处回来了。小冯一看,这不是放丢那头老母猪吗?再一瞅,它身上的毛都变红了。小冯招呼它,老母猪直躲,跟两个月前大不一样。

  大家都说,这头猪怎么变得跟野猪似的。而且,这些猪崽是怎么来的?后来,家猪变野猪的事儿,便在全场传开了。有人说,苇塘里好吃的东西多,连马蹄窝子都是鱼,遇上一片苇根子,碰上一个泥鳅鱼坑子,好吃好喝的管够造,十天半月的吃不没。那个老母猪,就是靠吃苇根子和泥鳅鱼活着的。

  至于猪崽,是之前怀上的,还是真碰上野猪了,大家就搞不清了。到现在,一提起卧牛岗,小盐场里的孩子们,都能讲出这个故事。

  牛尾巴岗住着超生游击队

  离卧牛岗20公里处,有个岗子。它的面积,比卧牛岗小多了。人们管那里,叫牛尾巴岗。因为在湿地深处,地方又小,这里很少有人去。

  后来,有对山东夫妇,带着4个孩子,逃荒到了这里。他们在牛尾巴岗搭窝棚住了下来。冬天时,大家看那里有人烟,便纷纷跑过去查看。结果发现,这家人是超生游击队。因为孩子多,怕挨罚,就跑到了这里。而且,来到这了,还是为了生孩子。

  男主人传统,之前的四个都是丫头,非要生个小子传宗接代。这家人,能生孩子也能干活儿。几年时间,他们便在此处,建了好几处窝棚。到后来,河北、河南来了些流动人员,因为没地方住,也跑到了这里。山东夫妇心眼好,把房子给他们住。这里,便形成了住家。

  后来,一提到牛尾巴岗,附近人都说,这里有四大景:土窝棚、单身汉、小盲流大大、超生游击队。这些人,靠在湿地里打鱼、卖鱼为生,日子过得挺滋润。有钱了后,他们又搬走了。他们去了何方,没有人知道。可这段故事,就留在了牛尾巴岗。

  扒马岗曾有两个传说

  扒马岗,在小盐场西南。能叫这个名,肯定离不开马。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跟附近的小盐场的另外两个地方——老马场、狼洞岗子,也能联系上。早些年,老马场养马。虽然,周围就是大湿地,环境也好、吃的也不缺。可不知道咋整的,这里养的马,就是活不下来。

  马死了,人们就往西南岗子扔。大家知道,西南岗子西面,还有个狼洞岗子。因为那里狼多,才因此得名。他们原本想,死了的马可以让狼吃掉,以防传染疾病。哪儿成想,狼吃了马后,循着气味,又跑到了老马场。活着的马,也被狼群掏了不少。后来,马再死了,就把马埋在西南岗子上。即便这样,还是不行。一到黎明时分,狼就跑到西南岗子上,把马从土里扒出来吃掉。再后来,这里被叫成了扒马岗子。

  另一个故事,跟黑龙江的吴督军有关系。很早之前,吴督军听了风水先生的话,在老马场养军马。可是,军马养一批、死一批。死了后,他就把军马扔到了西南边的岗子上。老卜奎城里,有一做皮子生意的哥俩。本来,生意干得挺好。

  可一场大火,把俩人的财产烧个精光。没招儿了,他们经人介绍来到吴督军这里喂马。发现马被扔到西南岗子后,俩人脑瓜一转,又想到了马皮生意。夜里,俩人跑到西南岗子,把病马的马皮扒下来,拿到外地卖掉。后来,这个事被吴督军发现了。吴督军认为,军马大量病死,肯定跟这哥俩有关,直接就把这哥俩给崩了。可这之后,西南岗子因哥俩的行为得名,被叫成了扒马岗子。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