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十一·走基层】年轻护士张爽:与13位住院病友共度假期
2014-10-07 14:07: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张爽为迟阿姨梳头发,两个人有说有笑。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东北网10月6日讯 (记者 王蕊)十一长假期间,一大部分人都选择全家团聚或结伴出游,还有一小部分人却没能悠闲地享受假期,由于病患,不得不留在医院的病房里医治。6日,当记者来到安达市济仁医院骨外科住院部,21岁的护士张爽正在病房里忙碌着,这个假期她始终坚守在一线,与骨科病房里的13名患者在一起。

  下午14时,当记者看到张爽时,她与值班医生刚刚结束查房,正坐在电脑前忙乎查看患者的化验单,并填写交接班登记表,再过一会,他还要核对医嘱,了解各个病患的费用清单。

  今天,张爽是上白班,除了这些环节外,她还要负责接收患者和对病人的用药指导。张爽告诉记者,护士的工作很琐碎,但每一样工作都很重要,所以,在岗的时间内,她都是脚步匆匆地,奔波于护士值班室和各个病房之间。

张爽正在为病人配药。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张爽是2013年来到医院成为一名护士的,过去,在她心里就有一个想法:“护士就是一名白衣天使”。带着对护士工作的向往,她走进了医院,接受了医院最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如今,她已经成为科室里干练、成熟的年轻护士。

  在张爽的若干项工作中,查房是她们较为重要的环节。张爽说,为了让护士准确掌握病人的情况,医院让每天至少查房5次以上,至少跟患者说3句话,这让她从上班以来就养成了勤跑病房的习惯,总惦记去看看患者现在啥情况了。

照顾病人当中的张爽。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大部分来骨外科住院的患者都是需要手术的,所以患者经常有术后疼痛、发烧等症状,家属在一旁都是干着急。我们会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随时告诉家属该做什么,病人有好转了,他们心里就踏实了,我们也跟着放心了。”

  十一期间,为了回家团聚,许多病人都已经出院了,现在,科室里只有13名病人,可是为了这13名病人能好起来,医院实行倒班制,张爽仍然像平时一样地工作,白班、夜班地倒,休息的时间很少,不仅如此,她还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处理紧急情况的发生。

  10月2日,病患王先生住进了医院,这几天刚刚接手了锁骨手术,现在,王先生术后的恢复情况非常好,见到张爽进屋,已经能够跟她说笑了。

  张爽告诉记者,王先生刚来那天情况很不好,出现了健忘的情况,问他什么都不记得,自己怎么受伤的也想不起来,连血压也测不到了。一旁的妻子急的直哭,一直不断地问她“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看在眼里,张爽既害怕也着急,可作为护士,她马上沉着起来,一边安慰家属,一边配合医生对王先生进行处理。经过20分钟的努力,王先生的症状好转了,她的心也放下了。“看到他能正常地接受手术,快速地恢复,我回到家里,心也托底了。”

  从那以后,张爽格外地观察着王先生,以防他再出现刚入院时的情形,让王先生和他的家人非常感动。

  十一期间,共有7天的假期,可张爽告诉记者,除了下班回家洗洗衣服,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医院里跟患者在一起。只有21岁的她也幻想着去香港购物,出去跟朋友游玩,可是这份工作,却总是让她牵挂、放不下。“护士这份工作,付出的不仅是劳动力,更多的是对患者的感情。”

  迟阿姨也是医院的“老病人”了,由于手术恢复期比较长,在科室里已经住了快3个月的时间,由于迟阿姨的女儿还要经常回家给姥姥和舅舅做饭,迟阿姨身边偶尔就会没有人照顾。

  张爽看在眼里,就常往迟阿姨的病床前跑,看看有啥需要帮忙的就马上上手,一会帮着按摩按摩腿,一会帮着扶着迟阿姨到走廊里去坐着,一会拿点水果、饭菜给迟阿姨送过去……一来二去的,张爽跟迟阿姨和她的女儿积累了深厚的感情,迟阿姨给张爽拿的好吃的就更多,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张爽,这让张爽心里也觉得暖暖的。今天,张爽还给迟阿姨送去她喜爱吃的蛋糕。

  张爽说,对于自己对患者的付出,不期待任何回报,一份认同就是患者对医院、对自己的最大回报。

  “直到现在,我仍然深爱着护士这份工作,我愿意随时面对需要我的患者,期待看到他们手术后一点点好转的情景,喜欢看到她们笑着走出医院的样子。”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