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文手拿欠条。
新晚报10月11日讯 10多年前,东挪西借2万多元给工厂。如今工厂被街道办接收,欠款却没了下文。近日,家住呼兰区的市民谢玉文向本报记者反映,自己在1999年和2000年,分三次借给自己所在的工厂呼兰镇鹅裘厂2万余元用于采购生产原料。不久,工厂被兰河街道办接收并对外出租,而拖欠谢玉文的2万多元却没了下文。14年来,欠款本利涨到12万余元,但至今谢玉文也没追回属于自己的钱。对此,兰河街道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等街道办名下的一处工厂拍卖后,会立即偿还拖欠谢玉文的债务。
14年欠款要不回
谢玉文说,自己今年62岁,退休前是呼兰镇鹅裘厂的副厂长。1999年7月,工厂因资金周转困难又急需采购一批原料,以每月2%的利息向谢玉文提出借款15000元。“当时我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还是跟女儿借的。”谢玉文说,原料采购了,但工厂的情况并未因此好转。于是,在2000年1月和3月,工厂又两次向谢玉文借款12300元。“我是工厂的老职工,又是副厂长,不能眼看着企业倒闭,所以咬牙从亲戚朋友处东挪西借了这些钱。说好半年还清,结果工厂没多久就倒闭了。”谢玉文说。倒闭后的工厂随即被呼兰镇政府接手,并开始对外出租场地和厂房。几年后,这家工厂又由兰河街道办接手继续对外出租。截至2014年,工厂拖欠谢玉文借款本息合计已达12万余元,其中还包括拖欠谢玉文的工资5000多元。
工厂每年租金5万
“这些年,我每天都去要债,但得到的答复始终是再等等。”谢玉文说,从2001年起,工厂每年对外出租场地就有5万多元收入,14年过去了,自己却没有拿到一分钱。2012年,因为常年的奔波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谢玉文病倒了,这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不要说过冬的取暖煤,现在连吃药都快吃不起了。”谢玉文说。
日期未定还款有望
10日,记者来到了呼兰区兰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关副书记表示,谢玉文的情况,街道办很了解,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但按照相关规定,鹅裘厂向谢玉文借款,并未获得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属于非法集资,因此只能归还其本金,不能偿还利息。工厂解体后,首先需要补发拖欠的职工工资,其次是银行贷款,最后才是企业借款。“虽然每年都有5万元租金收入,但工厂账号已被冻结,用于补发拖欠职工的工资、银行的贷款,现在拿不出多余的钱偿还谢的借款。”现在街道办名下还有一间工厂正在进入评估程序,稍晚将对外拍卖,其所得的收入,将优先用于偿还拖欠谢玉文的债务。“但具体时间现在还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