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发言摘要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副局长 孙明学
今年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50周年,50年来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依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地位。今后,大兴安岭将紧密结合林区实际,加大改革力度,努力走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坚持生态优先,夯实转型发展的物质根基。一是抓保护稳存量。全面减少资源经营性消耗,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每年减收近亿元的情况下,从2007年开始主动调减活立木产量,2011年全面停止木材主伐生产,6年间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654.4万立方米。今年又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年可减少资源消耗近200万立方米。持续开展砂金禁采、以煤代木和殡葬改革,仅此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99.6万立方米、林地占用11.5万平方米。二是抓培育扩增量。结合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加快推动林业生产方式由木材采伐向森林抚育转变。率先在国有林区实施营林工程化管理,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有力确保了营林生产质量,近三年来已累计完成中幼林抚育857.7万亩、补植补造55.5万亩。探索“生态产业化、生态经济化”路径,积极发展碳汇林业,现已加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三是抓防火减消耗,坚持把森林防火作为林区的头等大事,连续3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二、坚持产业培育,构建转型发展的核心支撑。一是立足优势发展接续产业。大兴安岭矿产、旅游、林下资源等比较优势明显,围绕产业项目建设,深度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接续产业。按照矿产资源“开发一点、保护一面、带动全局”思路,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2013年规模以上矿产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立足延长绿色食品产业链条,重点扶持依莓、北极冰、百盛等精深加工企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力度。二是着力发挥工业园区功能。围绕“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坚持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着力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以中心城镇为节点,分别在加格达奇、塔河、漠河、呼玛设立工业园区,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引进企业。同时培育了松岭生物科技园区等一批县级园区,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扎实推进“到境外去采伐,把资源保护起来;到域外去建厂,把生态保护起来”,加快转移木材生产主战场,重点推进俄罗斯和圭亚那境外采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