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埋在地下的方渠。
生活报10月14日讯 近日,哈市高谊街排水工程结束,高谊街即将恢复通车。工程建设现场指挥曹坤表示,这个工程相当于在高谊街路面下建设了一个长为772米、最大宽度和高度均为2米的喇叭形“房子”,此后周边的雨水都将收集在这个“房子”中排入泵站,将彻底解决高谊街路面频繁塌陷以及中央大街周边雨后排水不畅等问题。
“爷爷辈”老管线年年抢修年年塌
“这772米管线是哈市最老旧的一批管线,均为日伪时期建设的,距离现在大约80年了。2000年以后,这些爷爷辈儿的管线终于出了问题。”曹坤说。
据了解,高谊街是哈市道里地区的排水主管线,与距此约100多米的九站街排水方渠相连,是哈市排水的主方渠之一。随着城市的扩容,高谊街附近的商户和居民大量增加,排水量增加了几十倍,而管线也因为几十年的腐蚀而变得酥脆。曹坤说,水流过排水管时,上半部分通常是空的,沼气对管壁的腐蚀相当严重,造成了一些管线破损、缺失,一些管线已经只剩下半边,雨水是在“土管”中流过去的,一部分管线造成了堵塞,另有的“土管”向上渗水,造成了路面塌方。
据介绍,2000年以来,高谊街上每年都会出现塌方事故,近两年频率越来越高,2013年全年大小塌方十余次。今年5月,高谊街出现的塌方也是因为管线极度老化造成的。2000年至2014年初,哈市只要降大雨,中央大街及其周边辅街就会出现较大范围的积水。
排水方渠很抗压走近百吨货车没问题
13日,记者在高谊街上看到,有装着沥青、残土的工程车经过。新修的排水方渠能否承受这样的重压呢?
曹坤介绍说,该方渠采用了整体混凝土浇筑,除了每隔25米有一个用于热涨冷缩的承接外,其余都是一个整体。这样的结构相对于拆装式的排水管线更加坚固,承重能力也更强,百吨以下的货车通行没问题。因为整体性强,极大减小了因土层错落变化而产生的渗水、漏水现象。上世纪80年代,哈站周边在安装排水方渠时就采用了整体混凝土浇筑,30多年来哈站地区排水一直非常稳定,极少出现漏水、塌方等事故。
曹坤表示,高谊街整体混凝土浇筑式排水方渠具有承重能力强、渗水概率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高谊街方渠的建设和投用将为哈市中心区今后的排水管网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经验。
排水能力强一倍今后周边将不再积水
据介绍,哈市的排水为重力流排水方式,雨水井在路面上将雨水收集起来,流入地势较低的联络管线,最终流入地势最低的排水方渠内。相对于相邻的南岗区而言,道里区地势比较低,每当急雨之后南岗区的水从高处抢入方渠内,道里区路面上的雨水就会因为管线饱合而无法及时排放而积在路面上。
“排水方渠是自南向北逐渐变宽的,就像深埋在路面下的一个长房子。”曹坤说,本次改造将原有管线全部改为方渠,采取了由南向北逐渐加宽的方式,共分为三段,在经纬街一侧方渠直径为1.5米宽,1.5米高;随着汇水面积的增加,方渠中段为1.8米宽、1.5米高;上游街以北的方渠高度不变,宽度增至2米,这个方渠的排水能力比改造前原有管线多一倍。此后中央大街附近即使遭遇大雨,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排掉。

曹坤说:“目前新修的高谊街排水方渠已经开始投用,与新修的九站方渠相连,除友谊路上还有一段旧的管线外,这一段管线都是新管线,排水能力将大大加强。近期排水集团将着力改造中间这一段大约100米长的旧管线,让友谊路、中央大街、经纬街这一区域的排水不畅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