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处理秸秆方式很多,农民说都不实用
2014-10-15 13:52: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于明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前两天北京雾霾锁城的时候,很多网友纷纷晒图,连人民日报都在微信里发布了一张不见一物的严重雾霾照片。当时我一位北京的朋友在转载这条微信时调侃:实话告诉你,我发的是我的裸照。笑过之余,当然要对目前京津冀地区出现的雾霾分析原因,而接下来的报道中说,是秋收后农民大量焚烧秸秆所致。

  禁烧秸秆这个话题,可以说年年都在重复,特别是雾霾越来越严重的这几年,秋季秸秆禁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严格部署。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设生态中国的角度来说,秸秆禁烧工作可谓是一项惠农惠民的民生工程。

  秸秆不让烧,又不能任由秸秆烂在地里,秸秆去哪儿?为了禁烧秸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政府相关部门也想尽办法发动农业专家摸索一套适合农民操作实现生态利用的办法。综合各省份的实践方案,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生物化利用、工艺品化利用构成秸秆生态利用的几种模式。听上去,这似乎涵盖了所有合理化利用秸秆的可能,但是为什么年年严控禁烧秸秆,又有这么好的办法能够生态化利用秸秆甚至产生经济价值,但年年还有农民私自焚烧秸秆呢?这其实是一个成本问题。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拿秸秆饲料化来说,农民要将自家地里的秸秆粉碎,全拿菜刀砍肯定不现实,那么用粉碎机粉碎就产生一个成本的问题,买一台粉碎机多少钱?少则七八百多则八九千。不买租一个,也一样需要费用,况且,从地里拉出来再进行粉碎处理,油钱人工费加工费这些成本都要农民自己来负担,或者这些跟一亩地十几二十几的补偿没办法相抵。所以,图方面、图省事,还是一烧了之对农民来说更方便。

  如果你了解了农民心中的这笔账,或者就明白了他们其实并非“顽固不化”,不知道焚烧秸秆的坏处和隐患,“我们其实也不想烧,但不烧它们去哪儿?”它们有地儿去了,处理秸秆的方式也很多,但就是没一样让农民觉得实用又方便的,所以禁烧秸秆工作才变得这么难。因此,想农民能自觉禁烧秸秆,不能仅仅是专家拿出一些方案这么简单,要实用,要好操作,更要降低成本,让农民打心里认同,才是有效推行禁烧秸秆,生态化利用的根本。

责任编辑:王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