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绥化探索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实现晋位升级
2014-10-17 10:34:2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史志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绥化安瑞佳化工产业园。

  黑龙江日报10月17日讯 金秋时节,走进绥化各产业园区,一幅幅工业项目生产建设的场景,生动展现出绥化由传统农区向工业强市奋进的画卷,历经三年产业项目攻坚战,绥化打下了项目建设坚实基础。这个市紧紧牵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今年又掀起三年产业项目升级年建设热潮,食品、石化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增幅已连续37个月保持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由原来全省第七位晋升到第三位。

  项目建设带动弱县走上发展路

  望奎县地处绥化腹地,曾经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经济实力弱县。然而,从2011年至今,在项目建设领跑下,县域经济正实现跨越发展。

  新建项目陆续投产,为县域发展注入活力。在望奎县省级经济开发区,记者走进龙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占地4.4万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内,工人们正用专利设备生产美观的暖气片。2011年7月,山东客商投资1亿元开工建设了这家企业,2013年10月投产,生产的散热器、锅炉销往全国各地,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6亿元、利税1890万。

  闲置国有企业也在项目建设中焕发了生机。投资2亿元的金品格纺织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调试机车,这里曾经是望奎纺织厂,经营不善,企业闲置多年,在招商引资带动下,去年10月,哈尔滨客商将其盘活,成立金品格纺织公司,项目分三期建设,产能将达13万锭,500余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县域特色资源也成为项目建设的“富矿”。今年,阿尔卑斯(大连)投资有限公司看中了望奎优质矿泉水和弱碱水资源,投资5亿元,建设饮品产业园,开发高端饮品。

  丰饶的绿色农产品资源,正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聚宝盆”,“老干爹”、“龙蛙”等20多户享誉国内外的食品企业正在望奎大地上“精耕细作”。2011年以来,望奎县按照绥化市委开展项目建设的部署,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作为平台,全力打造全省知名绿色食品工业大县,广泛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投身“项目建设马上办”、“园区宁静日”等一系列改善发展环境举措中,把客商当成亲人,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到2013年年末,全县共开工建设产业项目171个,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59个、超亿元项目32个,投产率达到90%。今年至目前,开工建设产业项目26个,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预计到年末项目投产率可达60%。今年截至8月末,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利税分别实现41.37亿元、10.82亿元和5.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4.4%和16.5%。

  2013年合作社种植1万亩水稻,实现大丰收,公顷产量达到了1.5万斤,再加上水稻加工后卖大米实现了利润翻番,水稻公顷纯利润达到了1.8万元。“我们种植的水稻品种是‘黑粳6—213’长粒香米,再加上种植、灌溉全程绿色,所以大米米质好,味道香,每斤卖到了3.6元,远销到全国各地。”吴德显炫耀道。

  大河有水小河满。合作社种水稻赚大钱了,社员们年末的分红也十分可观,刚刚以2公顷土地入股的康海滨分得了2万元。一时间,入合作社,赚大钱也成为村里的时尚,农民们纷纷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社员数量也增加到402户,做到全村农民全部入社,合作社水田面积达到了1.5万亩。

  虽然今年水稻前期遭受了药害,产量受到影响,但公顷1.2万斤的产量也足以让农民赚得盆满钵满。吴德显保守估计,生产销售后,每公顷纯利润不会低于1.2万元。“明年,我们合作社将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万亩,让水稻成为我们村的致富产业。”吴德显满怀憧憬地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