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老年病""瞄上"不运动年轻人 50岁以上冰城人50%骨质疏松
2014-10-18 07:28:12 来源:新晚报  作者:田少东 王甦 石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锻炼”。据调查显示,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记者从哈尔滨某一医院骨科门诊获悉,哈市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达50%,骨质疏松症在逐年升高呈年轻化趋势,特别“青睐”久坐不运动、营养不均衡的白领。

  市民免费测骨密度:两成人发生骨质疏松

  昨天,邀请30名市民免费检测骨密度暨骨质疏松大筛查活动落下帷幕,检测报告显示:6人发生骨质疏松,18人低骨量,仅有6人骨质正常。

  哈尔滨某一医院骨科八病房主任王少卿说,“老百姓常认为老年骨折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其实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弱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大多数人并不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病,往往是发生了明显的腰疼、腿痛,甚至髋关节骨折后,才意识到自己发生了骨质疏松。老年人一摔个‘屁蹲’髋关节就易骨折了,那就是骨折疏松造成的。”

  王少卿告诉记者,“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长年照顾,15%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其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一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

  “骨密度可反映当前骨代谢状况,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来检测的30名市民全都不了解自己的骨质状况,经查,我们发现其中10个‘50后’成员,有5人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三、四十岁的人群骨量开始走低,属骨质疏松危险人群。”哈尔滨某一医院骨密度检测医生王晓明说。

  年轻人患上“老年病”:22岁大学生一打球就骨折

  “我特别喜欢运动,打篮球时腕部经常发生骨折,所以想检测一下骨质。”22岁的大学生小赵检测前“倒苦水”。经检测,小赵已有骨质疏松。咨询后发现小赵儿时发生过营养不良,现在经常熬夜上网。

  33岁的于女士和38岁的滕女士都是办公室白领一族,于女士还时常感到腿疼,经检测,她们的骨量都开始走低;39岁的张先生人高马大,检测也为低骨量,王晓明咨询后发现,张先生常年吃素,营养失衡。

  “这次来检测的有18人发生低骨量,这些人不是不爱运动,就是挑食、长期减肥、爱喝酒和咖啡。现代人久坐不动、缺少运动以及饮食失衡,导致三十岁骨量就开始走低,有骨质疏松的危险。”王医生说。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绝经女性应每年测骨密度

  “白领群体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提早预防。绝经后的女性,每年必须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绝经后由于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的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骨量流失快就会引起疼痛等骨质疏松症状。”王晓明说。

  王少卿提示,预防骨质疏松,可以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至关重要,成年人一天所需1000毫克钙,而通过食物补充的钙只能达到400至500毫克,剩下的则需通过钙片进行补充;此外,还需配合服用活性维生素D3,增强钙的吸收;还可以每天晒10分钟的太阳。同时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的测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以下人群应一年测一次骨密度

  1.绝经后的妇女

  2.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3.发生骨折的患者

  4.考虑延长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5.肿瘤放、化疗患者

  6.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

  7.器官移植后的患者

  8.长期缺乏运动或卧床不起的患者

  9.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者

责任编辑: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