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组织一张调令,我从陕西来到遥远的黑龙江,工作繁忙,路途遥远,一年很少回家乡。偶尔忙里偷闲,回去一趟,最令人不能忘怀的就是:母亲的目光。
母亲年少的时候,在一般家庭都不让女孩读书的年代,外婆克服了许多艰难,让母亲上了学,母亲中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干就是几十年。在学生眼里,她是一名好老师,书教得好,人非常善良,她培养了许多许多的孩子,也获得了好多好多的荣誉,曾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教师。同时,她也教育培养了自己的四个孩子,我们兄妹四人从小受母亲教育、熏陶,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各自成家立业,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成绩,母亲也常常引以为自豪。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家里儿牵挂。每次回家,母亲都非常高兴,一家人欢聚一堂,不知不觉几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又到了返程的日子。每次离开家,母亲都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看到母亲日渐老去的样子,心里也很难受,所以每次离开时,都得狠下心,不敢面对母亲,唯恐控制不住,眼泪就流了下来。年复一年,母亲年纪大了,又患上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我多是在严寒的春节回去,每次临走她都坚持要去院子里送,怕她受寒病情加重我执意不让她送,我出了门,她便站在窗口,还要打开窗子,深情的望着我,向我频频招手,直到我坐上车远远离去。我不知道,在我前行的身后,母亲究竟站着守望了多久,方才轻轻关好窗子,期盼着我的下次归来。每次都这样,回家的时候,倒是能给母亲带来些许欢乐,离家的时候,又得让母亲忍受分别之痛。
很久以来,家对我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归巢和港湾,因为那里有我的父亲、母亲。任何时候,觉得累了、倦了、想家了,都可以回家,回到父母身边,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又匆匆赶赴工作岗位。一次次归来,又一次次离开,带给母亲喜悦,也留给母亲忧伤。在这一次次喜忧交织的折磨中,母亲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只能站在窗前、站在我的身后,遥望着我远去的身影。母亲生活的全部主题,似乎就只是为家庭操劳,为儿女操心,儿女们长大后,一个个远走高飞。父母为儿女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我为父母做的却太少太少……
黑龙江离我的家乡很远,但母亲的心和我贴的很近,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的身后永远有母亲遥望、关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