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2日讯 最近几日,气温急剧下降,很多受凉易反复的疾病又开始活跃起来。10月21日,记者从市第四医院急诊室了解到,最近胃痛、腹泻的病人明显增多,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其中以慢性胃炎患者居多。
老人吃剩菜吃进急诊室
在市第四医院急诊室,值了一夜班的护士告诉记者,20日晚上,有好几名患者因胃痛、腹泻前来就诊。
其中有一位老人,吃了放在冰箱里好几天的剩菜,没想到上吐下泻。家人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急诊室。
据了解,老人平时特别节俭,剩饭、剩菜从来舍不得倒掉。几天前,儿女们回来了,老人做了一大桌子菜。孩子们走后,菜还剩下很多,老人就把菜都放进冰箱,一样一样地吃。
可没想到,隔了几天,当老人吃最后一道剩菜时,就觉得菜里有怪味,但也没当回事,吃完后,她就觉得胃里不舒服,直到后来开始上吐下泻。
到医院后,经医生诊断,老人是因为吃剩菜而导致的急性肠炎。
据护士讲,还有一位患者,平时就有慢性胃炎,因当晚觉得妻子做的饭特别好吃,就比平时多吃了点饭,而后就感觉胃胀,紧接着胃疼,疼得直出汗,不得不来到急诊室治疗。
“这几天,小孩腹泻也特别多,这些都和气温有关系。”护士说。
胃痛、腹泻患者不断增多
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气温下降较明显,忽热忽冷的天气,致使患上急性胃肠炎的病人明显增多。
近几日,医院接诊急性胃肠炎的患者比以往要多出1-2倍,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和小孩。
市第四医院急诊室副主任伞春雨告诉记者,秋季早晚温差较大,人们的自身免疫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在这个时节,极易患上急性肠炎等疾病,所以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因为进食不卫生的食物后,会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诱发急性胃肠炎的几率就越大。
“天气一冷,食欲就特别好,总觉得饿。”采访中,多数人表示天冷就想多吃东西。
对此,伞春雨说,随着气温降低,好多人为了御寒,会吃很多食物,结果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胃肠负担过重,胃肠功能紊乱。很多慢性胃炎患者有这样的体会,吃了一次饱饭后,胃就有些难受,后来稍微多吃点东西就胃胀泛酸,这与患者饮食无度有极大关系。
“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讲,消化能力减退,胃肠适应能力较差,暴饮暴食不但会造成消化不良,还会诱发慢性胃炎等胃病反复发作。所以提醒患长期胃痛的病人每天三餐或是加餐都要定时。”伞春雨说。
感冒头痛也易导致肠胃不适
据介绍,人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因而此时老病号更需保养自己的肠胃。特别是有的老人为了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锻炼时往往没有意识到秋季早晚温差如此大,最容易引起感冒,头痛、打喷嚏、流鼻涕、低烧等一系列症状也会导致肠胃感觉不适。
在此,伞春雨也提醒大家,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密切相关,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的发生或发展。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此外,平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增强人体对季节的适应性,从而减少胃病的发生。
其次,这个季节应注意保暖,昼夜温差大,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增添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