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2日讯 在收获的季节里,遍地金黄的“北大仓”千里飘香。10月15日一大早,记者跟随宝清县电业局变电工区主任王连波驱车奔赴电网秋检现场。行驶在平坦的通乡公路上,虽然朝阳还未钻出地平线,但仍看到勤劳的农民正在伴着朝露加紧抢收粮食。
“王主任,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我指着车窗外一辆辆满载粮食的车辆说。“是啊,年景好啊!你看种玉米的那么多,烘干塔就少不了,这对咱们的供电能力可是个考验啊!”王连波话语中平添了几分忧虑。用王连波的话说,再坚强的电网如果维护不到位,也有“打盹儿”的时候。

变电运行人员在认真检修。

变电运行人员在认真检修。
半小时的车程转眼即到。“这是我局13座变电所中服役期第三长的变电所,它为宝清北部地区的可靠供电立下了汗马功劳。”王连波边介绍边引领我们进入66千伏民主变电所。据王连波介绍,这个所建成投运于2001年9月,已经安全运行了4900多天,累计输送电能超过3亿千瓦时。
虽然服役了很长时间,但从开关场区内的设备和构架来看,依旧银光闪闪。“这个所现有的主变容量是5000千伏安,现在最高负荷达到了5100千瓦,已经是过负荷运行了。好在近期将投运新建的一台10000千伏安的主变,这样就足可以满足电量增长的需要了。”王连波指着开关场南侧新建的大容量主变,信心满满。
看着场区检修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对各个设备进行体检,我迫不及待地把话题引到秋季检修上来。“王主任,今年秋检都有什么工作任务啊,工作量大吗?”“不大,没什么特别繁琐的工作任务。”王连波看着有些诧异的我,立刻道出了个中原委。
原来,宝清变电运行维护拥有两件宝。一件是实施状态检修。通过不间断地设备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既降低了检修成本,又减少了停电时间和范围。第二件是使用红外线热成像仪。以前运行人员使用的是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参数不够精确,特别是在冬季,使用效果无法达到要求。有了红外线热成像仪,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全天候及时发现设备、线夹和导线连接点可能出现的过热问题。
“以66千伏城北变电所为例,有好几年没有进行计划停电检修了。由于其承担市区的供电任务,检修停电势必会给市区用电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采用状态检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王连波说。
从66千伏民主变电所出来,我和王连波又相继去了66千伏二合变电所和66千伏凉水变电所。计划一天的停电检修时间仅用了一上午。检修效率之高让我由衷地佩服。
“现在检修作业没有太难的活,咱这不是污染区,不太可能出现污染现象,你看,多干净。”二合变电所所长周忠林拿着擦拭布给我看。在场的检修人员会心地笑着。
通过此次秋检采访,让我在感受到变电设备健康状况良好的同时,最大的感动就是变电运行人员对设备一丝不苟地呵护。正因为有了这些默默无闻地运行人员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电网的可靠运行,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广大的电力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