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都是哈尔滨秋季抑郁症的“涨潮期”。记者从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获悉,10月以来,该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增加了两成。与往年不同的是,今秋的抑郁症呈“慢热”特点,抑郁表现以失眠为主,30至45岁之间的中年女性“中招”的明显增多。
案例
衣食无忧主妇
忽然安排后事
“院长,我媳妇平时特能干,亲戚来过节她没给做饭,一直给大伙道歉!本以为休完假心情能好,没想到她整宿不睡,班也不上了,还跟我说告别啥的!”几天前,市民王先生拉着41岁的妻子找到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请他帮忙诊断。
经诊断,王先生的妻子患上了以情绪低落、自卑担忧为主的抑郁症。张聪沛告诉记者,这位患者平时衣食无忧,却突然觉得活着没意思,对所有的人、事都提不起兴趣,这正是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状态。
据统计,最近半个月,市第一专科医院每天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多达40人左右,较平时增加了两成。
统计
女性患者增多
35岁占了三成
记者了解到,最近来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增多,并且呈现出低龄化特点,多表现出失眠症状。
“上周我出诊一上午,一共接待13名患者。有4名抑郁症患者自述失眠,其中3人是女性……”张聪沛告诉记者,去年该院收治抑郁症的男女比例为2:3,今秋的男女比例已变为1:2。
张聪沛说,女性受生理及生殖结构影响,较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以往就诊的女性抑郁症患者主要是4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性,但最近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就诊女性患者中有三成是35岁左右的女性,多表现为失眠。
提醒
看见秋景伤感
抑郁症“慢热”
“每年10月到11月中旬都是哈尔滨的秋季抑郁症涨潮期,尤其今年抑郁症‘慢热’,很多病人已经发病了,只是还没就诊……”张聪沛认为,今年10月气温的频繁升降是造成抑郁症“慢热”的主要原因。
张聪沛解释说,秋季落叶凄凉、草木枯败的环境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使平时体质较弱、性格敏感、突然遭遇应激事件的人群易发抑郁。
今秋哈市气温频繁升降,大概两三天就变。人要不断调整身体模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频繁的调整会严重影响心理,一旦不能正确控制,就会使人“无以应对”产生抑郁症。此外,今年草枯叶落持续的时间相对长,“悲秋”的负性刺激持续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了。
对策
增加室内运动
“对抗”抑郁
昨天,哈尔滨迎来了今年初冬的第一场雪。“站得住的第一场雪才能缓解抑郁,这场雪留不住。”张聪沛建议市民以增加室内体育运动,来“对抗”抑郁症。
张聪沛告诉记者,秋季抑郁症“涨潮期”一般会在第一场雪“站住”后得以缓解。雪后清新的空气,将一扫入秋落叶后的压抑氛围,使受季节影响的抑郁人群情绪得以缓解。
在第一场雪“站住”前,已经出现季节性情绪紊乱的市民可以通过瑜伽、太极拳等室内体育锻炼来调整自身的神经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的状态。但对于有严重失眠表现的女性,最好还是尽早到医院心理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