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38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员贾海波,出诊途中突发脑干出血。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了医院,自己却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见10月27日的人民网)
贾海波在突发脑干出血的情况下,坚持最后5分钟,完成驾驶工作后,一头栽倒在了方向盘上,以身殉职。这种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的壮举,就是一种舍生取义,在这个深秋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贾海波不愧为“最美司机”,令人钦佩。
“小悦悦事件”中的司机们麻木不仁,江苏新沂3岁男童被一辆宝马反复碾压致死,浙江温州公交司机将小学生下车。这些事件让人感到心痛时,呼唤司机多一些人性道德和生命意识。而今,“最美司机”的出现,把尊重生命、护佑生命的责任感提高到了最有价值的高度,释放出纯洁的人性道德美,更能震撼人心。
提到“最美司机”,这让笔者想起杭州最美司机吴斌,他在行车时被突然飞来的铁片砸中后,忍痛做到缓慢停车、放下手刹、打开双闪,还提醒车内乘客注意安全,接着就瘫倒在座位上。吴斌是在肝脏破裂,肋骨多处骨折,肺、肠遭受严重挫伤的情况下,完成上述行为的,让人为之肃然起敬。
“最美司机”的壮举,乍一看,是举手之劳,其实要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有赋有爱心、学会舍得的人才能做到。试想,如果贾海波不是心中有善念,不是对他人充满爱心;如果他没有甘于付出的精神,没有不计得失的崇高品德,肯定难以做到。而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这种壮举,更多的是源于其灵魂深处的美德张力。因为“最美司机”在近8年间里,安全行车40多万公里,救治转送患者1.45万余人次,深受领导、同事、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累计收锦旗5面,表扬信10余封。
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使社会道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生态。而道德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见利忘义等落后且腐朽的道德观念对民众产生了不良冲击,以致一些领域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与失范,不少人感叹世态炎凉。这说明,在人际互助、互爱和彼此信任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挖掘。而今,“最美司机”的出现,证实了社会人情并不冷漠,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虽然贾海波的岗位很平凡,但他的心灵并不平凡;虽然贾海波的职业并不高贵,但他的精神品德十分高尚。这种在救助他人生命时、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壮举,谱写了一曲传统美德和人间真善美的赞歌,传递出的正能量在社会上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良知的风向标,能引领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值得点赞。
“最美司机”美在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美在他尊重别人的生命胜于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一个人的生命高度和人生亮点,像一座精神灯塔,永远闪耀着道德的光芒。
英雄虽走,英气长存。我们要颂扬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让爱岗敬业的英雄事迹永传。我们要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但愿“平民英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