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9日讯 据生活报报道,健康证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证明,证明持有者身体健康,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持证上岗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健康。在健康证的申领过程中,体检至关重要,没有严格的体检,很难保证持有者和服务对象的健康。
然而,记者在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访时发现,在这里申领健康证其体检环节如同进入产品生产流水线,多个环节只是“盖章”了事。【详细】
记者调查:
8月7日,记者在大庆疾控中心亲身体验了一次健康体检过程,当日上午约有50多人参加体检,从8点24分排队等待体检到9点零5分完成体检,整个过程用时41分钟,每位体检者平均用时不到一分钟。
体检时体检者不“空腹”也能参加体检
疾控中心一楼张贴了数张有关体检程序、检查项目、收费标准以及体检注意事项的宣传图版,其中有“空腹”体检的提示。但记者发现多数体检者和记者一样忘记了“空腹”,在体检时医生也未问及是否“空腹”,并拒绝未“空腹”者参加体检,以免影响肝功能化验结果。
“查体”、“采便”等多项免检
在大庆疾控中心整个体检过程中,“查体”、“采便”、“胸透”和“采血”四个项目才是此次健康证申领体检的核心环节。记者体检当日约有50余人参加体检,在现场,记者看到,持体检表的体检者穿梭于以上四个科室。在标有“体检”科室,一名没有穿工作服女医生站在门口,一边问前来体检者“有没有肝炎、结核”一边盖上“正常”签章;在标有“男采便”室,一位男医生也在问前来采便者“拉不拉肚”的同时在体检表上盖上“正常”红印。
记者看到,手持体检表的体检者像持票上车一样被顺利“检票”通过。
……
无独有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北京市某体检中心,有人出售健康证,不用检查,不用抽血,只要交上200元就能办一本真的健康证,而如果走正规程序办理只要76元。【详细】

未经体检,花钱买到的两种“健康证”

这样的健康证到底“糊弄”了谁?
根据《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化妆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等专业生产,有毒、有害、放射性作业,幼托机构保育等五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拥有健康证才能上岗。
然而,在一些体检中心,省去了抽血检查等体检程序,老百姓交钱就能买到一纸健康证,体检机构收钱就可以发证,一旦身患传染病的人通过这种渠道办理了所谓的“健康证”,对于所有人来说,就失去了一道健康防线,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就有了一条“绿色通道”,实在是对老百姓安全的不负责任。比如前不久,义乌一名月嫂在办健康证时查出患有艾滋病,该月嫂竟然拥有10年的省内、省外从业经验。
需下猛药方能治理
健康证不“健康”的沉疴需下猛药方能治理。呼吁和苛责既然无力,那么除了处理当事单位外,更应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以及严格法制法规方能见效。
首先,健康证乱象的病因之一在于发证机关不统一,管理不严格,让监管无力着手。设立便民点无错,没有到位的监管才是错,应确立疾控中心为各社区体检中心的管理单位,严格监管职责。
其次,对于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利欲熏心、忘记自身健康卫士职责、失职渎职、把关不严、将健康证的发放当成牟利手段的乱象应严厉问责,予以严惩。严重违反制度条例的应取缔其检测认证资格,并层层问责到个人及监管部门。
再次,应统一健康证的管理,方能让假证无处可藏,让监管更有力更方便。可效仿身份证、发票等,无论是卡或证都应给予一个编号,并录入网络,让查询健康证真伪成为现实。
此外,只有真正引起用人企业的关注、让用人企业对假健康证零容忍,方能倒逼求职者不“糊弄”。
除去以上四点,我们还思考什么?
从业健康证制度或许并不完美,客观来说持有健康证并不等于持有人绝对健康,或因如此,社会对健康证明并不是那么重视,不过是一次体检合格的证明而已;而对于一些被要求办理健康证的从业人员来说,则是从业的一个条件,没有它可能失业,刻意隐瞒健康卫生状况。由此,健康证更易于成为管理的外皮,沦为纯粹为办证而办证的游戏,催生出花钱买证的冲动。
从业健康证明制度是不是合理以及其存与废,都可以商榷。不过,它作为一项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其实是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履行职责的方式,也是检验其责任成色的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