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理发师8成是外地人 吐槽:来回跳槽才能身价大增
2016-03-10 14:11:20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原标题:二月二,剃龙头,不同群体不同的发型,但是你知道吗

  大庆理发师8成是外地人

  东北网3月10日讯 大街上,俊男靓女漂亮的发型会招来众多目光和回头率。

  在这讲究时尚的时代,再也不是清一色的短发、三七分的头型了,即使理个比较另类的发型,也不会招来别人的非议,反而会赢得回头率。

  大庆这个百湖之城,也开始与大都市接轨。

  二月二到了,很多人准备在这一天理个“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漂亮的发型,大多出自外地人之手。

  漂亮发型出自外来人手

  在各美容美发店里打工的人,大多数是外地人。据美容美发行业圈子统计,大庆市区内有300多家美发店,共2000多名理发师,80%是外地人。这些外地人多数是本省的,也有少数相邻省市的。他们之所以选择来大庆打工,原因只有一个:大庆人有钱,钱好赚。

  33岁的小李,老家在明水县农村,从17岁开始闯荡社会,做过保安,当过饭店传菜生。22岁那年,开始学习理发,经过学习和培训,他开始在东风新村一家美发店打工。

  这11年来,小李的手艺越来越精湛,找他理发的顾客得排队预约。甚至有明星来大庆,也要到小李这打理一下发型才能登台演出。

  小李的工资,也从开始学徒时的每月几百元涨到了近万元。

  像小李这样的理发师,在大庆还有很多。

  不同群体理不同的发型

  小李告诉记者,来理发的人也分圈子。各种圈子的人,需要的发型也不尽相同。比如一些机关单位的人,理发还保持着以前的传统,基本上是三七分缝式头型,年轻一点的,理个短一些的平头;而女人,则是烫上点波浪或卷发,一般是不敢将头发弄得五颜六色的,标新立异的头型,更与他们无缘。

  而一些“社会大哥”,大多喜欢贴着头皮推个溜干净,只在脑门上顶一小撮头发,就像郭德纲的“爱心发型”。这种发型,被称为“炮子头”。年轻人理这种发型,仿佛自己就成了“社会人”,到哪都会有面子一样。

  还有一些“扒蒜老妹”,将头发弄得五颜六色,红里有白,黄里有紫,挺好的头发非弄得姹紫嫣红。用她们的话说,这是时尚。小李介绍,现在美发店的生意很火。过去男人一般近一个月理一次发,女人只在年节才打理一下发型。现在不同了,人们越来越注重美了,男人十天半个月就得理一次发,而女人,个把星期就得打理一次发型。

  来回跳槽才能身价大增

  新村的理发师小林,也在美发行业干了十多年。与小李不同的是,小林凭着自己的手艺,已经在一家大型美发机构持有近一半的股份,自己也算半个老板。

  小林介绍,在大庆,有名气的理发师也就百十来人,他们大都是外地人,每个人都是从最基础的小工做起,慢慢地,手艺越来越精,一点点地从小工做到大工,最后创出来自己的牌子,成了理发师。有的做着做着就自己开店做老板了,有的则不断跳槽。

  只要手艺精,跳槽一次,工资待遇就上升一次。因为,理发师每次跳槽,都会带走一批顾客。

  当然,这只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自己必须有精湛的手艺。手艺不好的,跳来跳去,把自己的饭碗跳没了,在理发圈内也“出了名”,哪个老板还愿意请这样的人?没有安全感!有的不满老板的待遇,有的做得不开心,也得跳槽。

  小林坦言,自己曾跳过两回槽,最终又回到了最初的美发店,但工资待遇增加了几倍。

  外来理发师变成本地人

  让胡路区的程晓飞,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开店,整整经历了10年的路程。说起创业之路,程晓飞深有感触:“看似不大的理发店,真正创业起来太难了。”

  程晓飞在新潮摩尔街附近开了家美发店,由于店里的理发师技术水平高,每天顾客盈门,生意倒也红火。

  “我们那一批做美发行业的有十多个人,现在少部分人自己当老板了,有的继续从事老本行,还有一部分人已经转行了。”程晓飞说。

  “从事理发这一行真不容易,一站就是一天,有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腰病、胃病不在话下,有时候饭里还有头发茬子。但这行总得有人干,而且大庆人爱美,这行还比较火热,生意还可以。”程晓飞道出了理发师的辛苦。

  程晓飞告诉记者,很多理发师仅靠这手艺,在大庆买了房子买了车,有的还在大庆娶了媳妇,凭着理发的手艺,凭着辛勤的汗水,把自己从一个外地人变成了本地人。

  “既然如此赚钱,为什么大庆本地人不经营理发店?”记者问。

  程晓飞说,理发行业赚钱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以前只能维持生计,所以,本地人一般不看好这个行业,尤其是心里不愿意接受“伺候人”的感觉。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庆人越来越爱美,越来越讲时尚,理发行业的效益才越来越好。

  现在,有些人想投资美容美发行业,自己做老板,理发师、美容师只能外雇,成手一半都有自己固定的店面,所以,只能雇到外地人,一边学习一边经营。由此看来,大庆人的“头等大事”,多数掌握在外地人手中。

责任编辑:姜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