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现场推进会发言摘编
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王爱文
一、深化认知理解,明确发力方向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重要论述,省委关于应对新常态的战略部署,以及效廉部长在全省“应增强促”主题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等作为学习重点,全年组织集中学习14次。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东北调研后,我们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座谈讲话精神,结合“怎样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组织学习讨论,积极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势中延展认知,辨别方位,明晰路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困境往往蕴藏着机遇,适应新常态,既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瞄准方向、持久发力、久久为功,更要在战术上主动作为,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为此,市委全面分析了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力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孕育兴起,水利、公路、铁路、棚改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绿色产品、安全食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等重大机遇,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深入论证我市在全国、全省、我省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各自优势是什么,地位是什么,短处在哪里。围绕省委“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布局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明确了我市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和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并专门对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产业项目建设、对俄经贸合作、发展环境打造、精准扶贫脱贫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使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看到了前景,坚定了信心。
二、强化组织动员,凝聚强大力量
我们把开展好“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加强研究指导。成立了县(市)区、市直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4个推进组,分片包干,督促推进。同时,我们注重以鲜明的主题、昂扬的基调、生动的形式来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一是做好结合文章。把开展“应增强促”主题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项工程”、“德润佳木斯”七项行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十一个”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与“三江之声”广场文化、“家门口的文化乐园”等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姿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传播党的主张,引导社会热点,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二是加强宣传阐释。广泛组织“三江讲坛”、“身边事大道理”、“百人千课下基层”、“送政策到田间地头”、“社区故事会”等送理论下基层宣讲活动300余场次,并充分利用“佳木斯理论学习网”、“佳木斯政务”、“三江理论”微信平台进行热点解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克服“换档”焦虑,增强发展信心。三是强化舆论引导。大张旗鼓开展“应对新常态行进佳木斯”新闻宣传。通过组织“夏净百日攻坚战”、“寻找抗联记忆”、“奋战在金秋”等宣传战役,打组合拳,打总体战,共刊播发评论、消息、特写、综述、访谈等2000余篇,为发展形势定调,为发展举措鼓劲,为发展成就点赞,形成了奋发图强的强大声势。四是组织项目建设大战役。我们变“冬闲”为“冬忙”,在全市筛选出了19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和72项重点招商项目,启动了“准备之冬1972”计划。在项目准备、资金筹措、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征地拆迁、环境优化等方面实行台账式管理、倒计时排定,确立专人负责、专项推进,采取“五加二”、“白加黑”的超常措施,战严寒、斗冰雪,抢时争速,全力推进,让“准备之冬”变成了“大干实干之冬”。
三、严抓作风建设,锤炼干部队伍
我们坚持从作风建设上拧紧发条,让大家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一是弘扬严实作风。市委常委会全面履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一责任,牵头抓总、把关定向,常委会成员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以抓铁有痕的劲头解决作风不良、环境不优的突出问题。全市累计查找问题5412个,整改完成3254个,整治了一批“四风”方面的陈疴陋习,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及重点领域和环节的腐败案件。二是坚持选贤用能。突出“20字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坚持凭实绩论英雄、以德才用干部,并且让干部能上能下。118名市管干部得到调整重用。突出考核评价结果运用,问“不为”之责、刹“不为”之风、换“不为”之将,用组织手段解决了一批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突出问题。对班子综合考核与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后三位的班子主要领导都进行了调整。市委书记分别与县(市)区委书记作了两次集体谈话,与全市1973年以后出生的处级干部面对面进行了交流谈话。针对干部不作为、不敢为、不会为的思想实际,专门组织在主要媒体上发表系列评论,组织干部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提振干部的精气神。三是狠抓改革创新。在全国首创行政职权运行流程标准化管理,率先出台了地级城市权力清单,城市综合执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全省现代农业改革中当先锋打头阵,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个一批”建设项目支撑作用日益显现,“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的规模效益和优势潜力加快释放。依托园区企业、政府资产、大学建立了三大类创业创新载体,打造众创、众筹新平台。政府原建设局办公楼改建的创业孵化器已经吸收88个小微企业入驻。
随着“应增强促”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列全省第一位;26项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并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投资列全省第二位;产业项目投资增速居全省前列,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总量去年跃升到第三位;贷款余额增长52.9%,增幅为全省第一。哈佳快速铁路、同江铁路大桥、三江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佳木斯段项目有序实施,是近年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最多、争取投资最大的一年。法治佳木斯建设扎实推进。加快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网格化责任体系、法治化治理体系“三大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深入推进“平安佳木斯”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去年,我们率先在全省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6%,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共争取扶贫开发资金2.25亿元,推进274个扶贫项目,6.6万农村人口脱贫,扶贫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督查组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