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日讯 玩“嗨”了的“五一”小长假已经结束,玩疯了的上班族们是不是名山大川没有游尽兴,“渐欲迷人眼”花花草草没有看尽兴,朋友圈的自拍没有发尽兴,朋友聚会没有参加尽兴,饕餮大餐还没有吃尽兴……但,却不得不被即将开始的工作日拉回到现实中,于是你的节后综合征犯了!

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刚刚打开微博,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节后吐槽便把小编的电脑刷屏了。
【网友吐槽】
哈尔滨网友@番茄好姑娘:假期综合征!我很焦灼,一直以来我都焦灼。
哈尔滨网友@天外飞猪猪2012:我是不是得了节后综合征啊!晕晕乎乎,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啊!谁来拯救我,呜呜呜
如果你也出现了这样的症状、想这样吐槽,那么或许你也得了节后综合征。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做一个测试吧!
【症状测试】

你是否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你是否对上班产生厌恶或恐惧?
你是否失眠?
你是否胃口突然变差?
你是否头痛头晕甚至恶心?
如果回答YES超过三条,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节后综合症”。光吐槽是不够的,只有了解了节后综合征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就让小编来告诉你究竟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了解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节后综合症也叫富贵症。从疾病本身来讲,节日综合征心理学和精神科上没有专门的种类,而是这些年来民间总结的产物。
看了这些或许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节后综合征,不如对号入座试试看。如果你真的患上了“节后综合征”也不要紧张,这时候你该做的就是收收心,学会如何满血复活,重新投入到充实的工作当中。
【满血复活】

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小编提供给您的这些小tips尝试操作一下。
1.给自己适应的时间
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三天小长假,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的身心开始去适应一种“娱乐、松弛、非理性”的舒适状态,假期一结束,意味着又要开始一种“条理、紧张、挑战、理性”的工作或学习状态。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理智层面的假期结束了,但潜意识层面的假期还没有结束,所以,出现节后综合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让意识和潜意识接上轨。
2.生活作息提前调整
节日期间,各位亲友聚会,应酬会面,会提高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所以,假期结束前一天应“静下来”,避免高强度应酬,在家休息,吃些清淡的饮食,新鲜的水果,听些轻音乐,晚上早睡。
3.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工作
很多白领假期结束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计划中,这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症的症状。上班前三天,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到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
4.运动调整精神状态
假日期间,运动减少,会让人变得“懒懒的”,假期结束后,可以进行运动量相对大的运动,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新获得元气。
5.饮食调整身体状态
节日期间都是大鱼大肉,导致肠胃负担过重,结束假期后的饮食不济也容易让人精神不振。假期结束前一两天可以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开水,多吃粗纤维和绿色蔬菜,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