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记者手记(一)
2016-09-11 09:16:5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波 狄婕 薛婧 韩丽平 井洋 彭溢 李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考察哈尔滨综合保税区

  记者手记:创新务实才能赢得未来

  在哈尔滨市综保区建设现场采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建成国内一流园区。而一张赫然入目的时间表,标示着“龙江丝路带”上这一重要中心节点的建设,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建设速度在国内前所未有。不仅如此,23家颇具规模的外向型企业等待入驻,瞄准高端、精心谋划的园区产业布局初具规模。这是一个仅有13名正式员工的团队创造的惊人业绩。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张世辉的回答是,以新发展理念精心谋划,闷头苦干。

  一是创新,一是务实。哈尔滨综保区的筹建者,用这样的精神,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按照省及哈尔滨市的建设要求,他们昼夜兼程,挂图作战,确保年底迎接“国考”;按照“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引进并做大做强外向型实体企业”发展战略,他们边建设边招商,吸引更轻、更新、更高的高端产业落地;按照“要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的新要求,他们创新机制,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加速推进多项口岸功能申报工作,让外向型经济的未来发展得到坚实支撑。

  道在日新,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脑洞大开”的布局和谋划,就无法应对扑面而来的对外开放浪潮;志坚而勇为,扎实奋进才能闯出一条新路。哈尔滨综保区的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务实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考察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

  记者手记:站在北方运通全球

  地理决定环境,思维却改变高度。

  我省地处祖国的最北端,曾经因为地缘的劣势,被看作“神经末梢”。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当我们将目光继续向北望,黑龙江是东北亚的中心。随着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的建成,从运通全国到运通全球,龙江给“最北”带来了新的诠释,连接世界的脚步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采访,成排的集装箱货柜、高大的龙门吊、空箱堆高机等,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先进的、现代化的物流场景,在这里都会在你眼前一一呈现。而在这些场景背后,彰显的则是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一系列的现代化枢纽功能:承担国际贸易和国内进出口的中转和集散,以大宗商品运输和中转为主,兼具内陆一类口岸的出关功能;出口的货物可在中心站一次性装运,实现与国内、国际港口间铁海联运等。随着不久后海关、检验检疫进驻这里,我省开通的哈欧、哈俄、哈绥符釜班列办理进出关手续将更便捷、更有效率。以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为起点,经满洲里到莫斯科8天,到汉堡11天,经绥芬河到韩国釜山7天。

  据介绍,国际集装箱中心站将通过整合哈枢纽内各个货场的大宗货物,优化枢纽内物流中心的整体功能设置,有效扩展产业链和物流职能,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将和周边物流企业形成协作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铁路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的步伐,同时也将促进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作为东北地区铁路网络核心节点,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运输枢纽,进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形成物流洼地,引导国内、国际货源向哈尔滨积聚,把哈尔滨打造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外合作中心城市和全新物流平台。

  考察中船重工第七〇三所

  记者手记:敢担当才有作为

  每一次采访七〇三所记者都会有新的收获,当把一个个碎片化的记忆在脑海中归集整理时,该所不断创新求变,敢做敢为的风骨成为不断冲击大脑的最强音。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地处东北的七〇三所却是全国最早接轨市场的科研院所。而且,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目前该所已经形成军民品均衡发展,两翼齐飞的格局。

  当然,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七〇三所的“军民融合路”也颇为崎岖。有人认为闯市场做民品不是科研院所的长项,只有背靠军品大船才能顺风顺水,前途无忧。由此,2009年,一场“只做军品,还是在保持军品地位的同时通过军转民形成民品支柱产业”的“头脑风暴”在七〇三所内迅速刮起,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成为该所的选择。

  也许是因为有军工背景,七〇三所每一个人为国家做贡献的责任感都很强烈。做军品,保家卫国他们义不容辞;做民品,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

  正所谓敢担当才有作为。如今,七〇三所燃气轮机产业取得重大进展,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的成功研制已获得天然气管道输送市场的小批量订货,中小型燃气轮机发电市场开发已成规模,打破了欧美在此领域的技术封锁,燃气轮机核心部件高温叶片工艺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合同额累计近40亿元,其中青海格尔木国内首个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工程合同金额达30.5亿元,创该所单项合同之最;动力传动产业合同额累计超过7亿元……“十二五”期间,七〇三所营业收入保持了20%的年均增长率,利润总额实现了18%年均增长率,新签合同额保持了57%年均增长率。而最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增长态势仍在持续,七〇三所“军民融合”之路己经通向一片新天地。

  考察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手记:创业创新因执着而精彩

  从创业之初的七个人、三台半电脑,到如今分公司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员工发展到五六百人,成长为反病毒引擎的行业翘楚。安天今天的荣耀背后,是创业者们的执着创新,执着坚守。

  租民居、打地铺、收入微薄,创业之初的艰辛没有难倒他们;即使如今,高管们薪金依然是高科技企业里的中等水平,但他们仍然坚持16年里不分红,把利润用于企业滚动发展;尽管挖人的单位络绎不绝,但核心团队始终不离不弃,抱团前进。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始终如一的研发方向,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当别人没认可的时候,我们自己认可自己很牛!”技术创新赋予安天超强的底气;“能为国家安全出一份力,是好男儿最大的成就感。”做最好的杀毒引擎,实现“天下无毒”的梦想,无疑是支撑他们强大内心世界的动力之源。正是有了前行的方向,在梦想的引领下,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玉汝于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呼唤,把执着创新作为信仰的安天人,因承载正义的使命而勇往直前,成为双创路上的领跑者,鼓舞龙江阔步奔跑。

   考察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

  记者手记:挺起“科技自信”阔步迈向新征程

  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考察调研时,希望黑龙江在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增强信心、选准方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向前推进。8月23日,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宪魁指出,“黑龙江的开发创业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我省各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几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矢志奉献的结果,凝结着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汗水。这是龙江辉煌历史的底蕴所在,更是龙江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我们必须挺起‘龙江科技自信’‘龙江创新自信’,向着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是的,在这片黑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精英,创造出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世界领先,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共同载入我国科技发展史册。哈工大的星地激光传输技术、微小卫星平台技术、星箭一体化技术等多项成果世界一流。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近三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123.85亿元。

  科技创新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引领,是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驱动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龙江正处于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我们要怀着这份科技自信与自豪,充分释放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推动龙江振兴发展“动车组”全速前进。

  考察大庆铁人纪念馆

  记者手记:那伟岸的身躯激励着我们

  走进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正中大型群雕中走在最前面的王进喜,头颅高昂,眼神刚毅,胸膛笔挺,拳头紧握,大踏步的行姿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仿佛能清晰地“听”到他那铿锵有力、轰然作响的脚步声。

  无畏困难挑战,一路勇往直前,王进喜就这样走过了他47载的人生。他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和他同行。这就是王进喜,那个让时代为之热血沸腾、让后世为之感怀、为之敬慕的人。他属于历史,也注定属于未来。

  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采访,记者获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近830万人次,仅今年上半年参观者就达62万人次。纪念馆工作人员拿出两本厚厚的观众留言集锦,记者在感受参观者获得的震撼时自己也被强烈震撼着——这里不是什么风景名胜区,又地处北国边陲,参观者却来自国内国外、五湖四海。大家慕名而来,在肃穆的沉思中,感受、亲近、回味那个伟岸的身影,仰望精神的丰碑,唤醒人生的力量。

  走出纪念馆,来自河南沁阳的退休工人尹善奎久久地坐在台阶上不肯马上离去,这组47级的台阶寓意着铁人王进喜47载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尹善奎说:“我是专门来看望王进喜的。没有铁人不讲代价的埋头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和祖国的强大。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贝,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了。”

  踏着铁人脚步走,“地球也要抖三抖”。这脚步,永远向前,从未停歇;这声音,敲击心头,荡气回肠。

相关新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记者手记(二)

责任编辑:张广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