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明水实施“34255”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2016-11-15 10:41:56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作者:单国富 孙志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5日讯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明水县将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作为全县一号工程中的重要工程,坚持大视野谋划,立足小个体脱贫,着眼制度化推进,聚焦脱贫、精准施策,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去年国务院扶贫办督查组胡茂根组长给予了“明水县扶贫工作扎实细致、创造性开展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脱贫攻坚的环节精准,相关程序把握得比较好,帮扶工作很扎实”的高度评价。今年成功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务院扶贫办检查组的专项检查,在全省健康扶贫工作汤原现场会议上进行了大会发言,精准识别档案管理工作在全省脱贫攻坚精准管理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展示。

  突出顶层设计。确立了打好打赢“34255”脱贫攻坚战的总思路,即用三年时间,通过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民生扶贫、保障扶贫四大战区联合作战,使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人脱贫、户销号、村出列、乡减贫、县摘帽并建立返贫屏障。

  精准推进思想扶贫。通过印发脱贫攻坚政策解读本、播放村村通调频广播、开辟电视专栏、编印《水虎英雄传》、评选表彰脱贫家庭等措施,树立“扶贫不养闲懒之人,脱贫要靠自力更生”的鲜明导向,解决部分非贫户羡慕贫困户的问题,营造出“劳动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打造“扶贫e家”,进一步拉近贫困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距离,并开通“6334255”贫困群众直通热线,在“明水发布”设立“扶贫e家”链接,确保第一时间为贫困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实现了无障碍沟通。目前,全县已播放电视专栏节目140余期,张贴刷写标语3000多条,在202、203国道沿线设立宣传牌6块。

  精准推进产业扶贫。通过采取企业带动、众筹支持、发展智慧农业等措施,引导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开辟增收致富渠道,实现脱贫致富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累计帮扶贫困户6000多户、15000多人;新组建合作社和产业协会273个,建设“1+7”明牌基地150处、20万亩;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7000多人,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并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在外埠建立劳动力转移党组织40多个;发放蚂蚁金服新农贷110笔、570万元,投放妇女创业扶贫小额贷款及扶贫小额信贷4000多万元。兴仁镇的兴发笤帚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群众入社,贫困群众通过出租土地,每亩有400元左右的收益,另一方面给合作社打工年均增收也能达到16000元左右,年末分红还有5000元左右的收益。树人乡通肯河米业通过“贫困户+基地+公司+实体店+网店”,重点打造了“明绿康源”日子米、月子米,仅网销小米就由过去的每斤8元,提高到10-18元,平均每斤增加6元多,有力带动了入社贫困群众增收。

  精准推进保障扶贫,采取发放学前教育救助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补助等办法,解决贫困生学杂费、食宿、交通、营养改善等问题。中秋节前,全县组织举办了一场“爱心成就梦想”精准扶贫捐助活动,募集善款135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及城乡兜底保障人员1610人;对所有贫困户建卡登记签约服务,建立治贫50%的屏障。并建立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到县医院就诊辅助检查费用减免30%,同时实行新农合两次补偿、大病商险赔付、民政救助等多重保障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已将24262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目前已发放低保金5310万元。年底前全县久扶难脱户将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精准推进民生扶贫,从解决困扰明水百姓多年的出行、供热、养老等一系列难题入手,高标准修筑农村公路300多公里,在方便农民出行的同时,使沿线粮食价格每斤增加约5分钱,受益群众9600多户。目前全县贫困村道路畅通率、客运班车通达率、生活用电入户率、村卫生室覆盖率、村级宽带接入率等均达100%。到年末,全县贫困村文化活动场所将达到45处,完成率79%;自来水安装率83.2%,经过1-2年的努力,相关基本公共服务指标陆续可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确保脱贫质效,建立精准管理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建立包联扶促机制,重点推进“六包”扶贫,即百个单位包村、千名干部包屯、万名党员包户、全产业包扶、社会重点包助、政府全面包底,组建了16个大队、99个小分队和629个工作组,因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99名、电商荣誉村主任23名,组织近万名党员干部、医护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包扶贫困户,实现精准扶贫全覆盖;建立资金监管机制,对所有涉及扶贫项目的资金,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开展全程监督,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在县乡、乡村、县与包联部门、包联部门与包扶干部之间分别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逐一对标、履标、诺标,确保工作落实。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