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春种扶贫心秋收同富果 记同江市向阳镇同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迟秋君
2017-02-05 08:04: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蕊 张鹭 杨任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5日讯 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一大早,同江市向阳镇同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迟秋君就出现在村口,回头望了望平坦宽阔的村路和袅袅升起的炊烟,他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

  今年36岁的迟秋君本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处的正科级干事,2015年9月7日,在大学时期就加入了党组织的他,受省委组织部选派、经学校推荐,告别了家人,怀揣着扶贫愿景,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因贫困在同江市远近闻名的同富村。

  扶贫,我是认真的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永远难以预测。

  来同富村之前迟秋君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可自小在城里长大的他,还是低估了自己将要面临的困难——车子一路驶进村里,却根本看不到车窗外的村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路上泛起的烟尘足足过了两三分钟才消散。砖房小院少得可怜,大部分住房还是低矮的泥草房;因为村里没学校,青壮年人都带着孩子住在城里,边打工边陪读,户籍上463人的村子里,常住居民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路边大片大片的蒿草,更给这个小村平添了些许荒凉……

  村子的“真容”让迟秋君暗暗吃惊,然而更出乎他意料的事情还在后头:第一次召集党员开会,大喇叭里喊了半天,可直到沏好的茶凉透了,才来了两名党员。看着空荡荡的会议室,迟秋君明白了:大家认为他只是来走个过场,根本不相信他是真心来工作的。

  “怎么办?党把扶贫攻坚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既然选择来了,就要在这里扎下根,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事。”迟秋君每天到村民家中,坐在炕头上和他们唠家常。短短的一个月过去,迟秋君走访了全村90%以上的家庭,原来白净的皮肤晒得黝黑,文绉绉的语言也换成了淳朴的“屯嗑”。

  走访中,迟秋君发现村里的贫困户有20几家都是因病致贫或是因残致贫的。“要想日子好,先得身体好”,作为一名有医学背景的下派干部,迟秋君觉得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村民们的健康办点事是义不容辞的:他为村民联系远程会诊,

  请哈医大二院的专家到村义诊,为村卫生所捐赠医疗器械,为因病致贫的农户捐赠药品,在网上申办健康新农村网……

  身体健康了,业余文化生活也要丰富起来。迟秋君组起了秧歌队,跟大妈们一起扭秧歌;建起了照片墙,用镜头记录每一个村民的笑脸;组建了微信群,大家唠起家常更方便了……就这样,他迅速拉近了与村民们的距离,村民们亲切地喊他“小迟”,或干脆叫他“秋君”。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他也愿意去愿意管。

  凝心,我动真格的

  第一次召集党员开会没成功,迟秋君又召集了一次,还是没几个人来。他很快意识到,在村里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工作办法,要让这个软弱涣散党支部的队伍不再松散,就要给党支部注入凝聚力。

  迟秋君上任时,正赶上村里硬化路面,因资金有限路面很窄,远远不能满足村民们出行的需要。迟秋君和班子成员们一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一面动员党员和干部带头,义务出工自己动手拓宽和平整路面。连铁锹都不怎么会使的他,每天和班子成员们一起,灰一脸、泥一身地带头下工地干活。就这样,班子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上下拧成一股绳,越干越起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上级的支持下,原计划3.5米宽的村路,修成后主路宽6米、辅路宽4.5米。迟秋君略带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同富村的路面,在同江市的村一级里是比较宽也是比较平整的。”

  迟秋君趁热打铁,又和村“两委”成员带领党员打扫活动室、清理田间路和路边沟、填平文化广场……此后的10个月里,党员和村民填平文化广场14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清理田间路8.6公里,植树4.4万株……同富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新农村。在一次次的集体劳动中,人心聚起来了,党员们的党性意识增强了,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现在迟秋君再召集党员开会,除一名完全失去联系的党员,支部里的其余14名党员无一缺席。由于党建工作变化巨大,2015年11月同富村被同江市定为先进典型,还代表佳木斯市迎接了省委组织部的巡检,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奔富,我找路引路

  自己的扶贫期只有两年,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大家从“根儿”上摆脱贫困?迟秋君仔细分析同富村的优势和劣势,决定扬长避短,找到适合同富村的奔富路。

  同富村地广人稀,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菜园子,每年种的菜自己家都吃不了,有村民曾拿剩余的菜到镇上、城里去卖过,可减去来回的车费所剩无几。一来二去,宁可菜烂在地里,村民们也不出去卖了。就是那些烂掉的菜,让迟秋君在惋惜的同时看到了商机:这种只上农家肥的纯绿色蔬菜,在大城市里多有市场啊。他决定试试。2016年刚开春,迟秋君便在村“两委”班子的协助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签订种小园菜协议,可大部分村民都觉得不靠谱,最终只有十几户村民将信将疑地与他签了协议。

  协议签了,菜也种上了,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卖呢?迟秋君瞄准了互联网,他早就看好了这一两年流行起来的新销售方式——微店。开店就要有开店的样子,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的迟秋君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蔬菜们精心拍摄了“标准照”,上传到网上,并给它们起了非常文艺的名字“春韵秋晟绿色农家小园菜”。2016年7月,迟秋君在“朋友圈”里发出了第一条销售讯息,之后便一发不可收。从7月中下旬到9月末,迟秋君和村民们每天半夜就起床,把成熟的蔬菜打好包装,送到开往哈尔滨的客车上。虽然这两个来月每家只增收了千元左右,但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很多没签协议的村民都有了加入种植小园菜队伍的打算。从最初的朋友购买到一个个陌生买家“下单”,“春韵秋晟”现在已小有名气,品种也随着季节逐步变化。

  卖菜毕竟还是有季节性,致富也不能只靠这一条腿走路,必须多点开花。同江的赫哲族鱼皮画独具特色,而村里的孙海玲就掌握这门手艺。迟秋君和村“两委”班子以此为基础,组织村民成立了鱼皮画与手工艺品工作坊,在网上销售;村里有种植大豆的传统,他们就想办法引进资金开办了笨榨豆油厂;一些村民外出打工,家中的住房常年闲置,村里就把房子租下来,收拾一番后在网上推出“民宿火号”,发展小型乡村旅游……下一步,迟秋君和村“两委”打算继续发动村民,扩大小菜园的数量和规模,让“春韵秋晟绿色菜园”成为村民精准脱贫的“利器”。

  来同富村一年多,迟秋君播下了一颗颗致富的种子,虽然目前都只还是“小苗苗”的状态,但迟秋君相信,只要用心浇灌,“小苗”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