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龙江大小事
搜 索
【编辑推荐】警惕春季火灾隐患 小编教您如何防火
2017-03-29 16:20:40 来源:东北网综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9日讯 近期,北方地区已进入春季降水较少、空气干燥,加之气温逐步回升,常伴随着大风,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的防火关键期。清明将至,预计4月5日左右,北方大部地区可能会受到冷空气影响,导致森林火险等级提高。为此,哈尔滨市安监局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尽量降低火灾隐患,哈尔滨有关部门将于近日推出今年防火工作新部署。

  除了森林火险,在家中也要时时注意防火,据了解,引发家庭火灾的原因大多是生活用火和家用电器使用不慎,或易燃可燃物品使用不当,在这里,小编就教您几招防火绝技。

  家庭防火

  据了解,引发家庭火灾的原因大多是生活用火和家用电器使用不慎,或易燃可燃物品使用不当,家庭基础防火应做到以下七步。

  1.不要卧床吸烟,不可将烟蒂、火柴杆等火种随意扔在废纸篓内或可燃杂物上,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2.白酒、纸张、窗帘等易燃物品应与火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要在楼梯间、公共通道内存放物品。

  3.正确使用各种家用电器,选择安全可靠的电源开关,出门前关闭电源。

  4.不要在熨衣服时接电话及做其他家务,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时不要离家外出,用完后,应关好阀门,不要让小孩随意乱动燃气设施,避免气体泄漏。

  5.妥善保管好家中易燃可燃物,保证公共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液化气钢瓶与炉具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夜。

  6.不要埋、压、圈、占消防设施,维护消防设施的完好。在家中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学会正确使用。

  7.房屋装有防盗网设施的,应预留逃生出口。

  几种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

  1、家具、被褥等起火:一般用水灭火。用身边可盛水的物品如脸盆等向火焰上泼水,也可把水管接到水龙头上喷水灭火;同时把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泼湿降温。但油类、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2、电气起火: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3、电视机起火:电视机万一起火,决不可用水浇,可以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将其盖灭。灭火时,只能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若使用灭火器灭火,不应直接射向电视屏幕,以免其受热后突然遇冷而爆炸。

  4、油锅起火:油锅起火时应迅速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还可向锅内放人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将锅平稳端离炉火,冷却后才能打开锅盖,切勿向油锅倒水灭火。

  5、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6、身上起火,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穿过浓烟逃生时,用湿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弯腰或匍匐前进。

  逃生须知

  1、早逃生。在一般情况下,火势由初起到狂烧,只需十几分钟,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在发生火灾时,一定不要埋头抢救家庭财产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而是要快速逃离。

  2、要保护呼吸系统。在逃生时用水蘸湿毛巾、衣服、布类等物品,用其掩住口鼻,以避免烟雾熏人导致昏迷或者中毒和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的危险。如果烟雾较浓,膝、肘着地,匍匍前进。

  3、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4、要利用绳索滑行。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后将其拴在牢固的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滑到下一楼层或地面。

  5、低层跳离,适用于二层楼。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的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户,身体下垂,自然下滑,以缩短跳落高度。但千万要记住莫跳高楼,因为从10米以上(三层楼高)的高度往下跳,很少活命。为此,最要紧的是求救,应该立即用水蘸湿床单、被褥,用其塞紧门窗,防止烟雾渗透进来,同时要不断地向床单、被褥上泼水,防止其干燥。

  6、要借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网、气垫、软梯、滑竿、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

  7、为暂时避难。在无路逃生的情况下,可利用卫生间等暂时辟难。避难时要用水喷淋迎火门窗,把房间内一切可燃物淋湿,延长时间。在暂时避难期间,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8、利用标志引导脱险。在公共场所的墙上、顶棚上、门上、转弯处都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和逃生方向简头等标志,被困人员按标志指示方向顺序逃离,可解“燃眉之急”。

  9、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和前拥后挤现象,要坚决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稿件内容由东北网新闻频道制作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或镜像,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