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 春风徐来万物新描绘振兴新愿景
2017-04-30 15:12:0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洪家兴 岳海兴 程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绥化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霍永祥 摄

  记者在这里了解到,绥化市正倾力打造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以田园、生态、有机、绿色为突出特色的东北风味“美食绥化”美食品尝游;以果蔬采摘,大平原、大农田风景欣赏为突出特色的田园风光游;以兰西东北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望奎满族风情园为突出特色的民俗风情游;以北林、望奎休闲滑雪、温泉养生为突出特色的冰雪温泉休闲游;以望奎皮影、绥棱黑陶、海伦剪纸和二人转为突出特色的历史人文游;以东林寺、红光寺、明净寺等寺观和海伦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与此同时,绥化还借助稻田、林海、湿地等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肇东千鹤岛、海伦大峡谷等一批热门景点,全力打造沿松花江生态自然文化旅游带、西部草原湿地景观带、小兴安岭山区景观带、百里呼兰河休闲旅游景观带等特色旅游景观带。配套硬件方面,截至目前,绥化全市已有A级景区42家,旅行社33家,星级饭店2个。养老机构249家,总床位数26764张,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203家,卫生技术人员21066人。

  绥化“鸿基”水稻育秧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苗床温度。本报记者 王振良 摄

  绿色产业之城风头正劲

  日前,在绥化市首批产业项目开工日上,由京粮集团与山东诸城兴贸集团共同投资13亿元建设的100万吨/年玉米综合深加工及自备电站项目在青冈县玉米园区顺利奠基。两大企业“强强联合”落户青冈,看中的正是绥化丰沛优质的“原字号”资源。在聚焦升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道路上,绥化脚步紧凑而坚定。改变“初加工”,突破“原字号”。绥化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再造”和“绿色转型”,从上游向中下游、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和粮食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之城。

  龙头带基地,企农获双赢。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途径,绥化推进生产基地区域布局优化分工,全市已形成了八大主导产业基地带。目前,绥化各类龙头企业基地面积已发展到1644万亩,与农户年签订合同定单达到142万份,有6600多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产品已由简单初级的分割肉、大米、玉米淀粉、奶粉、保鲜蔬菜等十几个品种转变为火腿肠、罐头、猪血蛋白、玉米油、谷氨酸、赖氨酸、乳珍、专用功能性乳粉、高端配方粉和高端液体奶等近百个品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年带动基地农户达35.6万户,户均增收2865元。

  绥化肇东五里明大农机秋收现场。车彦旭 摄

  在乳品加工方面,目前全市9户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90万吨,实际加工46万吨,以肇东伊利、安达贝因美等乳品企业为依托,未来五年,绥化市乳业将发展为100万吨实际加工能力,产值100亿元。在大豆加工业方面,12户规上大豆加工企业在原有120万吨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吉林修正药业50万吨、中粮集团40万吨等大豆深加工项目正在运作,项目落地达产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200多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全力打造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加工集散中心的设想正在变为现实。在肉制品加工业方面,全市10户规模以上肉食制品加工企业已具备生猪屠宰设计加工能力1040万头,实际加工211万头,通过发展壮大望奎双汇、海伦公准、青冈长林、肇东大庄园等项目,实现实际加工1000万头,实现产值150亿元。同时,望奎、绥棱马铃薯,明水、兰西杂粮,海伦、北林面业,肇东、安达、青冈酒业等小规模的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小行业大群体,成为千亿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品牌市场化运营方面,绥化从政府到企业同样不遗余力。目前,绥化全市食品龙头企业已拥有绿色食品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41个、知名商标68个。“大庄园”已成为省内畜牧产品的行业领军。“龙蛙”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兰亚”牌亚麻坐垫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美国、香港、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庆安大米”已成为龙江绿色食品大米的代表之一。因绿而兴,以绿为媒,绥化的“绿旋风”正吹遍神州,结缘四海。

  现代农业建设蓬勃发展

  在望奎金穗水稻种植合作社,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合作社的基地种植面积已由起初的1.4万亩发展到现在的近4万亩,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带动社员5000余户。金穗的成功,只是绥化市现代农业谋振兴、创新路、转方式的一个典型缩影。作为农业大市,绥化市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围绕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在生产体系上,为建强农业基础这一“第一车间”,今年以来,绥化市按照减玉米、稳定并适当增加水稻、增加大豆杂粮、扩草蓿和果蔬,由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三减”面积700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比去年增加153万亩,绿色食品种植1800万亩。

  在产业体系上,绥化市细致谋划产业带布局,重点在沿呼兰河流域建设优质水稻产业带;在一二三积温带建设优质玉米产业带;在三四积温带建设非转基因大豆、马铃薯产业带;沿哈黑、哈大、绥肇、明沈等主要公路建设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带;在兰明青望等干旱地区建设优质杂粮、杂豆产区;在绥棱、庆安等县建设食用菌、药材、林产品采集、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等特色经济产区。与此同时,绥化还将在中西部大面积草原和玉米主产县(市)建设草食畜牧业养殖区等“四带三区”,做强做大绿色水稻、专用食用大豆、鲜食玉米、绿色果蔬等产业,加快复制推广“鸭稻”、“蟹稻”、“鹅玉”等生产模式。通过实施产业联盟发展战略,推动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绥化市培育龙头企业已达到17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8.5%。

  在经营体系上,绥化加强规范农机合作社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和“互联网+”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互联网+绿色高标准示范基地167个,推广农作物优质高产模式化栽培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绥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探索联合社和复合型经营主体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4.9万多个。加强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经营主体和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类展销会、推介会,发挥互联网作用,大力宣传寒地黑土区域公用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搞好O2O、B2B线上线下销售,以农产品的优质特色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