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讯 冬去春回,又到了开江捕鱼的季节,封冻了一冬的黑龙江逐渐开江。随着冰面解冻,沉寂了四五个月的鱼儿也争相跃出水面呼吸春的气息。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赫哲族渔民开始修船织网,整理捕鱼工具,准备撒开今年捕鱼的第一网。
赫哲族信奉多神的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着独特的原始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赫哲族的渔民们认为,捕鱼是向大江索取,因此,捕鱼前必须要祭江神,以保佑渔民出江出海平平安安,满载而归。
作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玛堪”的国家级传承人和街津口乡仅有的几个会跳萨满舞的人之一,4月28日,吴宝臣一早便穿好萨满舞的传统服饰,戴上民族图腾鹿角头饰,拿着萨满鼓来到江边。马上出江打鱼的渔民早就在江滩上摆放好神案,神案上摆着鸡、鱼、瓜果等祭物,等待着他的到来。


吴宝臣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围着神案跳起了萨满舞,然后在江边取些江水,将水弹向来参加仪式的渔民们身上,预示着人人可以分享这古老的祝福仪式。在祷告完神秘的“萨满咒语”后,渔民们点燃鞭炮,欢呼着将船驶向远方。瑟瑟的春风中飘荡着浓浓的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久远气息,所有人都被神秘而古老的文化氛围包围着……
每条渔船上至少会有两位渔民,一个叫“前把头”,一个叫“后把头”。“前把头”负责撒网和收网,“后把头”负责驾驶渔船和指挥。通常在“后把头”找到合适的下网地点后,让“前把头”把拴着渔网的水桶扔向江中当作“鱼漂”,然后驾驶渔船向上游慢慢移动,边移动边下网,全部下完网后,大家说笑着等待着收获的到来。
这个季节,是赫哲渔民最期待的季节,由于江面刚刚解冻,憋屈了四五个月的鱼儿也都被唤醒。刚开江捕捞上来的鱼在整个冬天忍饥挨饿,体内的脂肪已经消失殆尽、废物也排放得异常干净,其肉质变得非常紧密、不肥不烂,滋味鲜美得难以形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开江鱼在中国著名的“四大鲜”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人们的一阵阵欢呼,一条条大鱼被拉出水面,整个捕鱼现场也随之沸腾起来。捕鱼船上,开江鱼欢腾跳跃,渔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时的赫哲渔民甚至等不到把鱼拿回家,会迫不及待地在江滩上就开始品尝鲜美的鱼肉。通过简单的处理后,江水炖江鱼、杀生鱼、塔拉哈等一道道美食铺满了岸边,渔民们席地而坐、把酒言欢,这时的开江鱼已不单单是一种鲜味,而是一种渔猎文化的象征。吃到自己动手打捞到的开江鱼,牵扯着一种让族人无比难忘的情怀。
据了解,虽然目前赫哲族种植业已逐渐取代了渔业,但开江捕鱼依然会为赫哲人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也吸引了众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