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生活照。
李洪,女,汉族,1978年3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现担任依兰县江湾镇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校微机员。从教二十一年来,她一直厚德修业,美道慎行,无私奉献。
2006年,李洪就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病情多次复发,右手腕关节肿胀变形,以致强直,无法屈伸。拿筷子吃饭都会感到疼痛难忍,可她靠着贴止痛膏挺着坚持正常的工作,丝毫不打折扣。十多年来,李洪老师一直在与病痛对抗,一直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她忍受了药物治疗带来的头晕、头痛、恶心和腹痛的巨大痛苦,总是挤时间到医院复查,从没因为身体的原因耽误过一节课,也没因个人的身体情况跟学校提出过任何要求。正是因为她的爱岗敬业、多年坚守,每三年一轮的教学大循环,李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在中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升学率在农村中学中一直名列前茅。
爱是最好的教育。对学生最好的爱就是与他们分担风雨,共享阳光。滕如意,是李老师班一名女生,妈妈患严重心脏病,84岁爷爷患半身不遂卧床多年,全家五口仅靠父亲一人维持。2016年6月8日,滕如意因突发性脑动脉血管瘤造成脑出血,在哈医大一院经手术治疗脱离危险。因家境困难,没交新农合,治疗全部自费,亲属所凑的十万多医疗费花光后,只能出院回家休养。李老师想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孩子,让她得到更好的后续治疗。她在学校发出捐款倡议,但全校师生的近三千元爱心款对于小如意的境况无异于杯水车薪。6月23日与校领导沟通后,又把求助的微信发到朋友圈,6月25日《依兰发现传媒》微信公众平台也原文转发了这则微信。滕如意的病情得到来自北京、广州、吉林等地众位爱心人士,以及公益团体和兄弟单位的关心和关注。筹款的过程中,李洪一人负责病情咨询,记录每笔善款,统计公示,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十二点左右。因为身体和心理不堪重负,几天后她也累病了。令人欣慰的是在教育局领导、众多教育同仁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很快筹款十余万元,后续治疗的费用解决了。孩子康复得非常好,目前已回班复课。李洪不仅帮助了滕如意,更挽救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她用自己的仁爱之心诠释了师德的全部内涵!
教育的实质在丰盈灵魂,在温暖心灵,在点亮人生。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教学永远是一个饱含温情的动词。李老师一直倡导情感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以一颗平和无私的爱心呵护学生的成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2017年5月12日,《新晚社区报》对李老师的情感教学模式做了题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报道。她有扎实的学识,教学工作中勇于创新探索,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努力尝试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推行活力轻松的学习模式。她撰写的论文《语文审美阅读层次及教学指导》在《素质教育》杂志2016年第4期上发表,开创了依据学生审美体验的特点进行教学指导的先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净化了心灵。2016年11月,她主持的“十三五”科研课题《目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XHY135-076)经省教育学会批准,已进入研究阶段,全力探索初中语文课堂目标教学的新模式,并逐步向“目标教育”的方向迈进。
多年的努力付出,李洪老师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2017年3月,她题为《守望梦想静待花开》的文章在《哈尔滨教育》师德园地栏目刊发,介绍了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事迹。李老师2016年获省级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二十年积极贡献奖,市级“做党和人民满意身边好老师”主题实践活动最美班主任,县级“感动校园十佳教师”;2017年荣获第四届哈尔滨市“十最百美冰城好人”最美人民教师,感动依兰“敬业奉献”身边好人。这些荣誉对于李洪来说,早已幻化成一种力量,铸成一种品格,承载着她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道德情操。
二十余年的不懈追求,李洪老师用爱书写了人生的真谛。丰碑无语,行胜于言,今后的工作中她依然会不忘初心,努力践行,回归教育的本真,默默守望在乡村校园,倾一腔真爱,育桃李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