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编外航天人” 有个飞天梦 大庆六旬老人制出上百个模型火箭
2017-09-17 11:03:00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晓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9月27日讯 9月15日9点,在大庆市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几枚火箭冲天而起,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至百米高空。几秒钟后,箭体分离,火箭和两条彩带缓缓飘落……表演成功, 65岁的杨长德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他这次带领学生演练发射模型火箭,是要为即将在大庆举办的央视中秋晚会助阵。

  说起杨长德,可大有来头,他是有名的编外“航天人”。这些年,他制作出十多种、上百个模型火箭,累计发射成功千余次。他制作的模型火箭飞得高,升空成功率高;教出的学生在省市乃至国家级比赛中屡次获奖;曾先后受到长征二号F火箭原总指挥黄春平和航模界元老黄永良的鼓励。近日,记者采访了杨长德,听他讲述自己与模型火箭的故事。

  师范毕业的他竟然有个“飞天梦”

  杨长德一直有个“飞天梦”,并一点点将梦想变成了现实。他说,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动手做玩具,用铁丝弯弹弓、手枪都不在话下。偶尔有亲友送玩具给他,他都要拆开鼓捣一下,看看里面的奥秘,然后再重新组装。就这样拆了装、装了拆,杨长德把自己练得心灵手巧。这为以后制作模型火箭,打下了基础。

  少年时,杨长德开始对飞行器感兴趣。“呀!飞机,我要能造架飞机该多好啊!”偶然几次看到飞机,他兴奋得直嚷嚷,并萌生了“飞天梦”。

  后来,杨长德从大庆师范学校毕业,到大庆市萨尔图区风雷小学当了一名老师。1989年,学校从浙江引进了一批飞机模型套材,要在学校开展航天知识教育。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心灵手巧的杨长德主动“请缨”,当起了科技老师,从此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

  垃圾箱里捡材料造出“冲天”模型火箭

  杨长德接触模型火箭是从1999年开始的。当时,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关于模型火箭的介绍,觉得很有趣,就订购了两套。“照着说明书反复研究,先弄清了哪个是助推器,哪个是发射架、点火器……再进行组装。”杨长德说,这个过程他用了两三个月。之后发现,制作模型火箭的材料很贵,还不好买。“当时我就想,能不能用啥东西当替代品呢?”结果,垃圾箱成了他的“百宝囊”。做模型火箭用的三合板、木方、竹丝、铁丝、钢丝等材料,总能在垃圾箱里找到。于是,杨长德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每次遇到垃圾箱,都要上前瞅瞅,翻翻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光靠自己翻垃圾箱,捡到的材料并不够,于是,他又瞄上了收废品的三轮车。遇到收废品的车子,就上前翻一翻,见有用得上的东西就买下来。

  为了找到适合做模型火箭头锥的木块,他还跑到工地上跟人家磨嘴皮子,软磨硬泡地弄回来不少材料。发现广告传单有时用的纸张很好,很适合做模型火箭的主体,他就经常去大庆的繁华闹市区收集广告单。

  2000年元旦,杨长德成功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枚模型火箭。除了发动机,用的都是捡来的废旧材料,总造价只有二十多元钱。当火箭冲上天空那一刻,年近半百的杨长德兴奋得像个孩子。

  培养“小航天人”在大庆建了数十个航模基地

  2002年,杨长德退休在家,偶然看到杂志上一篇名为《让科技不再遥远》的文章,被深深吸引。随后,他给杂志社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在中小学开办航模基地的想法。不久,杨长德收到了一封回信,是长征二号F火箭原总指挥黄春平写的。“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做梦都没想到能收到他的信。”杨长德告诉记者,他后来才知道,杂志社把他的信件转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二号F火箭原总指挥黄春平。

  同年,杨长德在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小学组建了一支模型火箭表演队。

  2005年12月,《中国航天报》报道了杨长德的故事,称他为“编外航天人”。

  2006年,杨长德带学生到山东济南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他的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7年10月,大庆市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聘请杨长德担任航模俱乐部的教练。他精心编排适合青少年的航模授课内容,辅导学生制作模型飞机、模型火箭,还跟随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把“业余”航天技术带进了中小学校园。

  2010年7月,航模界元老黄永良得知杨长德的故事,也寄来一封信,鼓励他继续为培养孩子们的航天梦想努力。

  杨长德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儿。目前,他在大庆市已建立了数十个航模基地,让近万名中小学生喜欢上了航模。

  2012年8月,在第十四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中,杨长德的两名学生制作的航模火箭荣获单项优胜奖。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黑龙江与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