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绿色发展:我们书写
2017-09-21 07:34: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宝林 李晶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使黑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黑龙江日报9月21日讯 思想引领行动。

  伟大的论断,往往在刚一提出时,我们还不能充分领悟其深意,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付诸实践的进程中,我们才会越来越惊叹它所富涵的非凡智慧与远见。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短短几句话,生动形象,掷地有声。

  对黑龙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这里的生态保护。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时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要推进“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2016年5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市、抚远市等地考察时再次强调: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殷殷嘱托,声犹在耳。一年多来,黑龙江着眼全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来抓,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着力在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制度体制上做足了文章。以实际行动和先行姿态,创新思路,系统谋划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通过走绿色发展道路,念好“山水经”、打好“冰雪牌”、做好“生态文章”,构建新型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两座“金山银山”变成了生动现实。

  一年多来,龙江生态农业高歌猛进,“龙江绿”行销大江南北,林下经济风生水起,冰雪旅游产业不断提档升级。2016年,旅游业实现收入在全省GDP中所占比例为10.42%,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东北之首,省外银行卡在黑龙江刷卡交易额达2302亿元,较上年增长39.4%。

  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战略富省惠民。

  (一)生态保护,置于多高的地位都不为过;顶层设计,大手笔擘画生态龙江美好图景

  9月5日,《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正式对外发布并正式施行。为全省加快生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树立了标尺。

  就在前一天下午,黑龙江省总河长第一次会议召开。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会议上强调,要以对党中央高度负责、对龙江全面振兴发展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突出重点聚力攻坚,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保护好全省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块湿地,让龙江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建设生态强省,走绿色发展之路,黑龙江的脚步坚定而有力。自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锣密鼓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实施的制度设计,着眼大局,切合省情实际,倾力构建“生态保护优先”和绿色生态产业富省惠民的全新发展格局。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黑龙江独有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好、利用好、发挥好,下大力气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以及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抓好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湿地,这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依托。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产业富省惠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金秋龙江,缤纷绚丽的五花山色令人陶醉。陈宝林 摄

  2016年9月,《黑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明确生态红线是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是维护公众健康的“保障线”,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

  2016年12月,最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提出,自2017年5月1日起,在全省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以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型迈进。

  2016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把国有林区改革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全面推进……

  这一年,《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规条例相继制订通过或颁布实施,打出“组合拳”,从制度上给生态保护立规矩、拉红线,大刀阔斧,力度空前。

  春去春又回,奋进风帆起。在今年春天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再次强调,要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念好山水经、冰雪经,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冰雪经济,发挥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亚布力滑雪、雪乡等品牌优势,优化整合冰雪资源资产,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打造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冰雪赛事承办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冰雪经济强省。严守生态红线,推进“多规合一”,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保护利用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落实“河长制”,保护重点林区、重点湿地和界江界河,使黑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这是一个生态资源大省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8月,《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印发各地,提出发挥我省资源禀赋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全省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整体生态化优势充分释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已经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龙江”,3800万龙江人民笃践力行。

  (二)转观念,乐享生态红利;调结构,激活一方山水

  8月兴安,碧空如洗,满目苍翠。刘忠站在自家的禽舍前,望着鸡鹅撒欢儿,脸上绽放笑颜。

  今年49岁的刘忠,是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绿林管护区第三管护站管护员,曾经作为一名J—50集材拖拉机驾驶员,在木材生产一线干了20多年。转岗到管护员岗位后,他成了这片山林忠实的守护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几年前老刘与妻子在林间尝试养三黄鸡,平日里喂食苞米破子和蔬菜,让鸡吃林中蚂蚱、飞虫、草籽和黑土中的有机质。由于是“溜达鸡”,受到了过往游客和秋季采山人员的青睐,一只三黄鸡能卖到150元,乌鸡能卖到200元,乌鸡蛋更是卖到了20元一斤,一年收入1.5万元。

  “不靠伐木头也一样能致富,这片大山就是我们最大的本钱。”刘忠说。

  如今在大兴安岭广袤的林区深处,像刘忠这样,由当年“伐木丁丁”的斧锯手,转身为守护大山、利用林业资源发家致富的林业职工随处可见。

  天然林全面停伐,树不能砍了,日子还得过,怎么办?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向生态要效益,让林间长出“摇钱树”。

  在“红松故乡”伊春,近几年围绕“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新思路,实施农林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战略,通过生态产业带动林区人民增收致富。铁力林业局繁育的森林猪在树林间奔跑,吃松子、饮山泉,排泄物还能为树木提供生长的养料。“养一年猪,相当于一二十年伐木的收入,而且还长久。”林区人的观念在变。

  森工绥阳林业局着力发展菌类种植。通过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采用栽培新技术,严格规范生产流程和工艺,产出的木耳品质极佳,已经形成了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立体营销网络,“绥林双桥黑木耳”闻名遐迩,成为带动全局职工增收的重要渠道。“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林区人的信心越来越足,干劲儿越来越大。

  地处北纬53度的图强林业局有“中国最北灵芝之乡”盛名,近几年大力推广人工繁育松杉灵芝技术,建成了百联食用菌产业园区、北纬53度寒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三大基地,拉动黑木耳、蘑菇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年创产值5000余万元。既守护了一方绿色,也为企业发展和职工致富构建了新的经济支柱。目前,全局从事特色种养、旅游服务等产业的职工家庭1200多户,2600余人,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一批转岗职工就了业,一批贫困户脱贫致了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正成为林区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强有力的支点。

  曾有这样一份统计数据:黑龙江22万平方公里森林,可涵养水源500亿立方米,森林湿地效益总价值高达1.8亿元……这是天赐龙江巨大的宝藏。为推进实施生态战略,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去年以来,省森工、大兴安岭、伊春等地先后出台政策,对相关生态林业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重点推进。《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年生产总值将实现1500亿元。

  今年8月初,《黑龙江省森工系统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分析》发布。报告显示,林区新增就业13708人,职工年人均工资3.25万元,同比增长10.7%。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十九大时光

【专题】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