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发挥资源优势做大龙江葡萄加工产业 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讲师朱磊
2018-06-04 10:26:0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朱磊(中)在酿造试验车间给学生授课。

  黑龙江日报6月4日讯 讲起课来眼含笑意,走起路来脚步轻灵。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朱磊忙碌的身影在实验室和试验车间随处可见。“这里常年飘着酒糟味、大酱味,我和同学们早就闻惯了,感觉特亲切。”和记者在酱缸、制酒钢罐间面对面坐下,36岁的她娓娓道来。

  朱磊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专业,2012年就职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讲授酿酒工艺学和食品感官评定课程。也许是出生于山葡萄酒大省吉林省的缘故,她从小就对葡萄酒情有独钟。这既是她的事业“初心”,也是她青春无悔的抉择。

  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寒地特色葡萄酒产区。据不完全统计,东北地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15万亩。其中,我省仅有2万亩。山葡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生葡萄品种,果实糖度低、酸度高、单宁含量少、花色苷组成不合理,生产的葡萄酒口感不佳,品质、利润较低。而纬度接近的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地区,用抗寒性强的北美种群品种和杂交品种果实酿造的葡萄酒香气馥郁、品质优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搞科研要敢于挑战,勇于突破。朱磊面似柔弱,骨子里却有一股子倔强的韧劲儿。从就学到从教,她锁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向,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一是山葡萄双糖苷花色苷的合成机制研究课题。葡萄酒中的花色苷主要来源于葡萄果实,它是葡萄酒陈年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东北地区山葡萄和山欧杂交品种果实中的双糖苷花色苷占比较高,导致葡萄酒品质较低,而通常采用的杂交育种法周期长、花费高、随机性大。为打开这一“瓶颈”,朱磊从花色苷的合成机制入手,寻找山葡萄双糖苷花色苷含量多的原因,通过分子手段和定向育种降低其占比,提高山葡萄酒陈年品质。为此,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黑龙江省创新人才项目各一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正在验收。二是引进北美核心的抗寒加工用葡萄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抗性强、香气馥郁,不仅可以酿酒,也可以制汁。我国葡萄汁产业发展滞后,只有少数企业生产纯汁葡萄汁。

  朱磊一方面对这些酿酒葡萄的适应性和加工特性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寒性强、加工特性优良的品种,另一方面立足品种特点进行寒地酿酒、制汁工艺研究,为下一步小范围试种、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葡萄酒葡萄汁,并最终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为此,她主持了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学校引进人才启动项目和大庆市科技局指导项目各一项,并指导学生完成一项校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一项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获批。

  朱磊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她和企业合作引进了40多个北美抗性葡萄品种,已落户大庆市大同区试验栽培基地。和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合作,正在筹划建立寒地抗性葡萄种质资源库。此外,葡萄制汁工艺研究也取得突破,眼下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搞科研就要抓住一个点,不断创新,执着地走下去。我既然选择了冷门专业,就更需投入毕生精力。我期盼,让龙江山葡萄酒香飘出去,让龙江葡萄加工产业热起来。”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