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在田间地头一干就是38年 访全国水稻技术专家、基层水稻机械化技术专家初江
2018-09-19 09:29:1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黄春英 蒋国红 邵国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9月19日讯 在改革开放4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龙江农业机械化走过了峥嵘岁月,彻底结束了我省延续数千年刀耕火种的农业耕作方式。春种秋收,大农机以不懈耕耘在龙江大地上绘就壮美图画,令黑土地尽显芳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田间地头工作38年的农机技术专家初江,是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当之无愧的见证者和建设者。

  “铁牛”代耕牛农民倍轻松

  1979年,初江从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研究生毕业。风华正茂的他放弃了留校任教、在省城生活的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家乡方正县,希望在广阔的黑土地上一展身手,圆自己成为农机专家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方正县在全国率先引进日本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96年已达到40万亩。但那时全县水稻插秧机只有100多台,还没有一台水稻收获机,水稻耕种收几乎全靠人力。由于生产效率低,农民辛苦一年,却看不见收益。

  1995年,初江刚一走上方正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岗位,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水稻机械化改变家乡落后的生产面貌!虽然当时一无资金、二无项目,但初江并未气馁,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不辞辛苦,深入田间地头,研究农民耕作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双手插秧的现实,2003年春季,初江引进步进式水稻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并召集很多农民观摩。可一年下来,水稻插秧机的推广效果并不好,老百姓对这“新玩艺”并不认账,他们认为“插秧机不好使,不如人工插得好。”

  宝兴乡永兴村村民袁立成购买了一台插秧机后,用了半天就气乎乎地找到了初江,说插秧机不好使,有缺苗断空现象。初江二话没说,带领站里的同志,迅速赶到了袁立成的地里。经过耐心细致地调查研究,他发现并不是插秧机的问题,而是水稻秧苗不符合机械插秧的要求。初江让他用标准的秧苗再试一试,袁立成试用之后,不但问题没了,而且插秧效果非常好。初江又到袁立成家的育苗大棚指导帮助他,最终使秧苗素质达到了机插要求。此后,袁立成用插秧机把所有的秧苗都又快又好地插到了田里。

  这件事让初江认识到,要实现大面积推广水稻插秧机,首先要育出符合机插的水稻秧苗。而育苗是农艺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他的专业。为此他带领团队恶补农艺知识,在水稻秧盘、浸种催芽、播种、覆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创立了符合机械插秧的育苗模式,实现了水稻育苗的标准化。他们还制定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操作规程》,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初江带领团队研发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应用的秧盘——免折边塑料软盘,完全替代了老式钙塑纸秧盘,成为方正县水稻育插秧技术的一次技术革命。他们总结出的操作规程由省农机局用红头文件在全省转发,并被刊登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上,推动全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普及应用。苗育好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质量上来了,农民对水稻插秧机的需求突飞猛进,方正县当年水稻插秧机的购买量突破了千台。

  “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办,带着农民干”,38年来,初江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和准则,带领农机推广站的同志们围绕水稻生产全过程,大力推广了浸种催芽机、半自动播种机覆土机、全自动播种机等先进机械和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及配套技术。方正县的水田面积达到了100万亩,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达到6500台,插秧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2015年的98%,排在全省前列。机械化种植令方正县的水稻亩产由原来的46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25公斤。方正县还被评为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

  矢志不渝农业机械化

  1982年,方正县率先引进日本的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

  1996年~1999年,初江带领团队在方正县推广“水稻保护性节水少耕栽培技术”;

  2003年,方正县第一个在全省开始推广水田激光平地技术;

  2008年,方正县大面积推广了大棚工厂化育苗技术、全自动化硬盘育苗播种、微喷浇灌技术;

  2009年,方正县在全省率先推广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2010年,方正县在全省率先推广了水稻撑浆平地技术……

  这是初江38年躬耕稻田的里程碑,这些技术起源于方正县,如今都已推广全省。它们看起来专业又枯燥,但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带来的收益却是无法估量的。比如水田激光平地技术就提高土地利用率10%~12%,增产20%~30%,节水30%~35%,提高机械作业效率20%;“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力和发芽势,令秧苗长势齐壮,2010年该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到2013年推广面积已达到千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8年来,初江在农机技术推广的道路上遇到过无数困难和曲折,但他却矢志不渝、不懈努力,终于用无数心血和汗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全国著名的农机专家。近两年,他指导东北三省水稻机械化技术项目实施,仅两年就使我省水稻机插秧程度由89%提高到94.7%,机收程度由87%提高到95.3%,农民增收累计达到98.2亿元。

  采访中初江最为欣慰和自豪的是,农业机械化以“铁牛”替代耕牛,将农民从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民能够靠技能轻松而体面地劳动。

  记者从省农委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农村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96.8%,比40年前提高了57.9个百分点。其中水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8.62%,比40年前提高73个百分点。

  退休未退岗技高无止境

  如今年过六旬的初江已退休,但他并没有离开一生热爱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仍乐此不疲地扮演着农机专家的角色,在全省各地推广农机新技术。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是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最前沿的技术。2012年方正县在全省率先引进此项先进技术,经过几年的研究,初江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了此项技术的生产模式、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解决了高产品种不早熟、早熟品种不高产的矛盾,为全省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退休后的初江仍在为全省推广水稻钵体育苗机械移栽技术四处奔波。在他的努力下,目前,全省此项技术总推广面积达到了8万亩,亩节本增资290元,节本增效可达2300多万元。

  初江告诉记者,现在他甚至比退休前还忙。他忙着研究推广水稻高速覆膜插秧全覆盖技术,这种技术可使水稻种植过程中完全不用除草剂,无任何农药残留,可使水稻完全实现绿色有机。同时还在进行无人机飞防植保作业的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实施。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初江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智能化管理、高产高效是农机人奋斗的宗旨。未来农业机械化将成为农业废弃物收储加工利用、农药肥料精准施用、机械化人居环保的保障,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改革开放40年·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