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民之所怨 我必问之——我省纪检监察机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纪实
2019-01-18 09:25:3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滕嘉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18日讯 违规审判、重复判决、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原庭长夏元祥、原副庭长赵清玉利用公权力执法犯法、枉法裁判,社会反响极其强烈。2018年7月,夏元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赵清玉被取消退休待遇,二人均被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纪检监察机关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发力,严格监督执纪,强化问责追究,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8年,全省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0645个,处理1330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959人。

  聚焦重点领域,从百姓意见大的地方抓起

  省林科院原院长申世斌等人互相勾结、指使相关人员人事档案造假,通过搞虚假入职、“空中飞人”等方式,将26名不具备事业编制身份人员违规调入省林科院、省林业设计院等5个事业单位,并获得事业编制身份。日前省纪委监委对申世斌等12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违规调入人员被清退。

  “民之所怨、我必问之。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就是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老百姓意见大的地方抓起。”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常松反复强调、态度坚决。

  2018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聚焦扶贫、房地产、民生等领域,剑指特权腐败、破坏营商环境等关键处,紧盯群众议论纷纷的重点人、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事,动真格、碰硬茬,让群众身边的事情有人管,利益有人护。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是脱贫攻坚的“拦路虎”。省纪委监委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关于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办法》,下发《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围绕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建设、干部作风等方面,严肃查处贪污挪用、虚领冒领等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去年,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3058个,处理369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12人。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省纪委监委开展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依法履职情况监督检查,对10个重点地区直接监督、专项巡视。全年共查处房地产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72件,处理33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75人,移送司法机关36人,1866件房地产领域信访案件办结率100%,其中有理访1243件已化解1146件,化解率92.2%,实现了基本化解的预期目标,让老百姓房产证办到手,尽早住上了新房子。

  2018年,我省纪检监察机关还开展民生领域集中治理,聚焦教育、医疗、民政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把严查群众身边“微腐败”作为重点,综合运用信访举报、巡视巡察、日常监督、派驻监督等方式,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收受贿赂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推动主管部门深化治理相关领域突出问题,对治理不力的进行“双问责”。

  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公安交巡警大队原副大队长孙金堂垄断当地殡葬行业长达八年,仅卖墓穴一项就敛财4000多万元。在他经营的殡仪馆内丧葬费用少则三四万元,多则十几万元,无奈之下许多当地百姓只能花钱雇车去外地火化。2018年9月,孙金堂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同年11月,加格达奇区殡仪馆挂牌,该区殡葬所有权几经辗转,终于回归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中。

  “民生领域是正风反腐的重要战场,这里出现问题,群众有切肤之痛,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让老百姓时刻感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大兴安岭地区纪委书记、地区监委主任娄成峰表示。

  集中专项整治,压茬推进形成持续震慑

  伊春市交警支队机动车检测站工作人员滕洋、战艳与“黑中介”内外勾结,对每台异地车辆收取1000元好处费后,车辆不到现场就能顺利“过关”。几年时间里,二人私自为3026台车辆办理了委托检测业务,累计收受“好处费”300余万元。

  公职人员与黑中介勾结并非个别现象。找人“开后门”,收好处费看似小事,却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啃食百姓获得感。省纪委监委把深挖细查“黑中介”背后的人和事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从住建、交通、工商、人社等4个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行业入手,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2018年,全省共查处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违纪问题45个,处理10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7人。

  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直面群众“痛点”,一类一类抓、一件一件抓,让监督执纪问责的拳头打在七寸、击中要害。

  一段时期以来,“疯狂大货车”成了哈尔滨市民的一块“心病”。每当夜幕降临,满载建筑垃圾的大货车横冲直撞,每年都有无辜生命因其疯狂而逝去。2018年,哈尔滨市开展扫黑除恶、整治“疯狂大货车”,深挖背后“保护伞”专项行动,共打掉涉恶“保车”团伙6个,查处涉嫌犯罪社会人员70人和充当“保护伞”的公职人员122人。

  2018年,我省把扫黑除恶与打击“保护伞”工作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加强与政法机关协作配合,落实问题线索双向快速移送反馈机制。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包联系重点地区与行业,点对点督促指导地方办案,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实行提级办理、异地管辖,重点案件直查直办,一批案情重大、民愤极大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被查处。

  2018年11月1日,省纪委监委对包括五常市五常镇原武装部长周广宝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北安监狱原政治处主任刘亮等人充当涉黑犯罪团伙“保护伞”在内的9起典型案例进行了集中通报。各地纪委监委也陆续通报了一批在本地有影响、有震慑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典型案例。

  据介绍,去年全省共立案审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02件,已处理16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5人,移送司法机关40人,打掉了一批“路霸”“村霸”“矿霸”,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基层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此外,省纪委监委去年还开展了公职人员投资入股煤矿企业专项整治,共发现21人参与煤矿经营,已全部退出,责任追究1人。

  剑指作风顽疾,严抓不懈彰显久久为功

  大庆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检验所原副所长勾伟华,利用负责大庆全市范围内的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年度检测、电梯评审等工作的职权,对企业申办的业务,给钱才办,不给钱就拖着不办,甚至公然索要,共索取收受电梯安装维修企业贿赂71.7万元。

  这是去年11月,省纪委监委在全省深化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警示教育大会上通报的16个典型案例之一,让人感到强烈震撼。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攻坚任务,盯住关键少数较真碰硬,盯住重点领域严查重处,盯住服务窗口深入治理,盯住重要环节一抓到底。用“钢牙”啃“硬骨头”的精神,对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查处。

  一直以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虽然级别不高,但利用手中的司法、审批、监管等职权勒拿卡要、任性妄为,群众深恶痛绝。针对这些问题,从去年4月起,全省开展“不作为、乱作为”集中专项整治。省纪委监委成立5个专项督查组,深入13个市(地)和18个作风整顿重点省直部门,开展了7轮明察暗访,实现交叉检查“全覆盖”。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832个,处理112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04人。

  鸡西市麻山区中心社区党支部原书记兼主任孙晓萍,在节日期间违规收受低保户购物卡、礼金;巴彦县教育局副局长姚仲元,以孩子升学为由设账收礼,甚至连摆酒席装样子都不屑于做;哈尔滨市阿城区新农村村委会,以“七一”党员活动为名组织聚餐饮酒……通过省纪委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侵占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点名道姓地密集通报,已成为常态。

  “老百姓最痛恨政策‘走在路上’,行动‘停在嘴上’,实惠却没有‘落在身上’。对于作风顽疾,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真抓真管、真查真治。”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梅殿龙表示。

  2018年,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738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44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大操大办等“老问题”明显减少,内部场所吃喝、改变行程旅游等“新动向”有效遏制。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群众办事难等突出问题,全省共查处问题1446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55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件42起。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劲风厉势清垢图新,一幅以人民为中心,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生动画卷正在龙江大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