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搜 索
【爱国情 奋斗者】林长亮:飞机设计研究员的中国梦
2019-10-02 21:33:08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2日讯(记者 杨帆)学霸、博士、减振达人、优秀共产党员、敬业好员工、青年岗位能手、劳模……他是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林长亮,对这位“80后”博士来说,自己最喜欢的头衔还是飞机设计师,因为这是他儿时的梦想和不曾改变的初心。

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林长亮。 资料图

  2003年7月,当林长亮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的内心格外兴奋。他深知这张穿越3000多公里的录取通知书,是自己走出大山、投身外面精彩世界的希望,更是自己再续儿时梦想的新起点。在大学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相关专业知识,并一路读到硕士、博士。他用了10年时间,攻读完成了飞行器设计专业,成为学校里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并在博士毕业后迈入了哈飞的大门。

  在哈飞,像林长亮这样的有志青年不在少数,但头戴博士光环还能在工作中虚心求教、能力卓著还为人低调、成绩突出却从不炫耀的“硬核”青年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走向工作岗位不久,林长亮就担当起减振攻关团队的负责人,直升机的减振问题一直是业界难题,当问题出现时,还是新人的林长亮每天与大家泡在试飞现场,找振源、想措施、做试验、分析数据,经历了一次次地摸索、尝试和失败。当团队中的很多人开始动摇、想要放弃的时候,林长亮挺身而出,积极与团队成员开展“头脑风暴”,并耐心地与机务和各个部门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默默地感染着身边人。他坚信,很多直升机在研制中都存在振动问题,也都经历了曲折的减振过程,他觉得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办法。很快,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刚度可调节的减振结构,解决了该型机的振动问题,开创了国内首次采取补偿结构进行直升机机体振动控制的先河,林长亮也因为出色的技术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在团队中崭露头角。

  后来,又有直升机因安装空调而出现振动现象,已经获得了领导和同事充分信任的林长亮临危受命,开始自己挑大梁,当起了团队的带头人。而他也没让大家失望,带领团队成功地解决了减振难题,保证了该型机的顺利交付。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林长亮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领军者。潘明龙是飞机设计研究所总体设计室的一名普通设计员,上大学时他就有着航模梦,希望自己设计的航模能够飞上蓝天,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实现梦想的机会。林长亮偶然得知了潘明龙的想法,他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够组建一支航模设计团队,既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也能促进设计技术水平的提升。

  于是,在林长亮的筹划和支持下,飞机设计研究所组建了以潘明龙、白会哲、莫胜男、秦鹏、王栋为主要成员的创新团队。林长亮带领大家主持编写策划方案,布置任务分工,并在设计思路上提出可行性建议。经费不够了他就帮助团队筹措资金,遇到瓶颈困难了他就与团队成员一起熬夜解决。终于,历时10个月的整机设计、整机制作和飞控调试,一型在整机构型、结构形式、飞行原理、动力能源和飞行控制等方面均有创新亮点的新能源(电动力)复合推力无人直升机新鲜出炉。这一项目代表公司参加了“航空工业杯”第五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并在集团公司和省里获得了大奖。林长亮说:“成就自我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通过我的努力锻炼一支队伍,成就一批人才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此外,林长亮还在所内创新性地组织了技术提升擂台赛、“直升机旋翼桨毂结构形式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实用性课题研究,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深化专业知识和展示自我科研能力的平台。并先后邀请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专家来公司开展直升机相关技术培训,帮助设计师们开阔眼界、尽快成长。

  马达轰鸣,铁翼飞旋,林长亮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强音,让“中国梦”在自己手中实现腾飞。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