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龙江未来可期丨只此青绿,绘就龙江生态画卷
2022-05-14 10:30:00 来源:东北网-极光新闻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建设,实施“兴安岭生态银行”行动。黑龙江广袤的森林既是生态美景也蕴藏经济优势,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龙江大地上正擘画出一幅绿色画卷。

  走进新林镇南7公里处的新林林业局中心苗圃,一株株红松、云杉、松树迎风挺立,长势喜人。

  “对于我们林区人来说,造林绿化、抚育经营是传承,也是我们林业工作的强项,今年我们培育樟子松、红松、落叶、云杉等苗木,为大兴安岭果材兼用林建设提供优质种苗保障。”看着在这片黑土地上培育出的一株株苗木,基地生产队长张才的话道出了林区人的心声。

  新林林业局中心苗圃经营面积196.6亩,苗圃改变了过去品种单一、规格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大苗木培育向多品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2021年,依托繁育西伯利亚红松的成功经验,再次调整苗木品种结构,试育东北红松种子600斤,生产苗木6万株。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自2014年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开始了一场场为大地增绿的绿色革命。2021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1.57万亩,补植补造34.67万亩,退化林修复0.5万亩,封山育林1.5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11.48万亩。

  “空气清新,这里就是天然氧吧,尤其是晚上灯光闪烁,美不胜收,随手一拍,都是漂亮的风景。”这是很多百姓对现在兴安美景的赞美。

  依托自然资源,“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建立。近期出台的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建设林粮、林菌、林药、林下养殖与森林景观环境利用等7大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到2035年,形成向森林要食物、推动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新近出台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到“支持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寒地中药材和生物食品,建成寒地生物产业基地”。这些利好政策为林区转型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老山芹是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的特产,也是东北林区常见的山野菜种类之一,它的根茎可以入药,叶稍微加工就可以制成美食。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森林野菜驯化与采种技术研究基地,利用药剂、沙藏冷冻、变温处理等关键技术,繁育出野生驯化老山芹,成功解决了种子休眠期长、发芽率极低的难题。大兴安岭蔬鑫食品有限公司使用野生驯化老山芹生产加工成野菜馅儿饺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售情况非常好。

  “推广像赤芍、苍术、白藓、防风五味子等更多大兴安岭寒地中药材中,驯化培育出更多、更好、适应性更强的优良品种,推广到全区乃至全省进行种植。”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负责人表示。

  拥有良好生态环境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建设,实施“兴安岭生态银行”行动。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佟立君认为,在助力黑龙江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构建生态保护体系,能够加快补齐传统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短板。“从品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森林食品种业创新、延长产品加工产业链、推动森林食品全过程标准化生产这五个方面入手,提供龙江优质的高附加值生态产品,全面助力黑龙江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