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8日电 据了解,今年哈尔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监测面积达到3万亩,预计今秋无公害蔬菜产量将达0.9亿公斤。可到目前为止,哈市除通江街早市和革新农贸市场两个无公害蔬菜专营区外,哈市常设的35个无公害蔬菜专柜销售的蔬菜很少直接从菜农手里进货。也就是说,除通江街、革新街附近的居民能吃到无公害蔬菜外,哈市绝大多数市民吃不到地产的无公害蔬菜。 每公斤贵0.1~0.4元 无公害蔬菜有严格的种植培育技术指标,加之使用农家肥、化肥限量等条件的约束,使无公害蔬菜的产量相对要少一些,尤其今年东北地区蔬菜受低温、日照等因素影响,所以无公害蔬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高一些。 近日,记者走访了道里区通江街早市和南岗区革新农贸市场,这里白菜0.8元1公斤、黄瓜2元1公斤、西芹3元1公斤、尖椒1.5元1公斤;记者随即到普通菜区,这里西芹2.6元1公斤、尖椒1元1公斤。相比之下,无公害蔬菜平均比普通蔬菜高0.1~0.4元。 菜农武滨说,种植无公害蔬菜,用药要低毒低残留的,上市前还得经过检测,价格自然要高一点,要不就不赚钱了。可价格一高,市民买的就少了。 家住高谊街的韩秀芹大娘说,到早市买菜的居民大多是工薪阶层,天天买菜,一天多花几角钱,一年下来也是不小的数字。 蔬菜品种太少 专门供应革新农贸市场无公害蔬菜专营区的是哈市保绿净菜社。日前,记者在专营区菜商处看到,净菜社提供给菜商的菜单有七八十种,可每天真正能供应的只有十几种。 一位卖菜的女士说,因为无公害蔬菜品种不多,每天16时左右,菜社都来人收订单,每家要什么只能在单上选,第二天按斤数给送来。有时,一次只能定几种。市民吃的菜大多数没有,只好到菜库去上。摊位每个月光费用就得1000元,如果每天菜种达不到二三十种就赚不了多少钱。 无公害菜容易烂 革新农贸市场无公害蔬菜专营区已成立两个多月。25日,记者在专营区看到,一个业主有两个摊床,一边的蔬菜鲜嫩,一边摊床上的尖椒、茼蒿、柿子却都蔫了。销售人员偷偷告诉记者,打蔫的是普通蔬菜。记者问:“怎么能看出是普通蔬菜呢?”对方说:“没有保鲜设备,无公害蔬菜放不住,尖椒全身烂、黄瓜烂尖,可施过化肥的蔬菜只打蔫,不烂。” 一位经销无公害蔬菜的专柜经理道出苦衷,经营就得有效益跟着,无公害蔬菜卖起来本来就不比普通蔬菜贵,按照《哈尔滨市无公害蔬菜定点销售管理办法》规定,无公害蔬菜进专柜,经营者须有低温陈列专柜设备,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体检合格证。此外,每月还要交床租,这些费用都得加到蔬菜上。可蔬菜价格一高,市民就不买帐了,索性到早市或地摊买便宜的。 菜农与“专柜”不亲 目前,哈市有无公害蔬菜专柜三十多个,可据了解,各专柜每天销售的无公害蔬菜几乎都是从菜库进的,而且专柜销售的规模有限,品种、数量的不全,注定了销售要跟着菜市场跑。 哈市农委蔬菜处于处长说,现在菜农已经从过去只顾生产的旧模式中走出来,他们意识到,自己生产的蔬菜自己拿到市场上卖,把中间的利润装到自己的腰包,而给专柜供菜需要资金周转等问题,能看到现钱才是菜农最实惠的选择。 哈市商委的有关专家认为,菜农无序的自发销售也给无公害蔬菜市场的规范带来冲击,无公害蔬菜专柜不能直接进到菜农的菜,只好到菜库去上,偶尔在菜库能进到菜农的菜,可经过菜库一关,菜价显然要提高。专家认为,无公害蔬菜销售,从菜农到直接专柜或销售者手中,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 如何走入百姓家 哈市农委蔬菜处的有关专家认为,无公害蔬菜未能走入寻常百姓家,主要是因为生产销售方式的滞后、市民认知程度不够所至。同时,价格偏高也是无公害蔬菜销售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无公害蔬菜销售方式只限于两处试点专营区一小块,没有专门的一条街、一个市场,而且在包装等方面也没有跟上,哈市市场准入制度也没有实行。据了解,哈尔滨市政府将投资400万元用于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完善和新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50个,使无公害蔬菜生产监测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1.6亿公斤,其中外销与出口5000万公斤。最近几天,全市无公害蔬菜的日上市量已达到10万公斤。在积极建设无公害蔬菜产销渠道的同时,哈尔滨市还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的监测体系。哈市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中心、批发市场检测分站、零售市场检测小分队的检测工作也将加强。哈尔滨市将进一步健全无公害蔬菜配送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并在一些菜市场和超市设立销售专柜和质量检测分站,以确保市民能够很方便地买到货真价实的无公害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