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埠贷款买车陷进诚信危机
2002-10-20 12:01:3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0月20日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哈尔滨市分公司是进入大连机动车贷款保证保险市场最早的一家保险公司,从1999年初开始至今,这家保险公司的机动车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一直占据着哈尔滨机动车贷款保险市场的大多数份额,2002年达到了90%。然而,新增的市场份额给这家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增的业务利润,很多意料不到的人工、成本的付出,让他们尝到了一个市场先行者的辛酸苦辣。

    来自保险公司的“苦衷”

    提起位于开发区的某酒店,人保哈尔滨分公司车险处的业务员们都很熟悉,因为它是令他们最头疼的一个保户。这家酒店在一年以前就办理了贷款买车的手续,由人保公司投保。可是车到手以后,这家酒店却无任何理由地不向银行支付贷款。无论银行和保险公司怎样催缴都没有结果。按照合同规定,保险公司只能向银行支付这笔贷款,无奈之下,保险公司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在执行过程中法院遇到了重重的阻力,至今仍然无法执行,酒店仍正常营业。

    据人保哈市分公司车险处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这家公司共为13000台贷款车辆办理了机动车贷款保证保险,虽然公司吸取了开办此项业务初期因不熟悉业务而造成损失的教训,谨慎办理,但仍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不还贷现象。如果不及时追讨,将成为一笔笔不良贷款。按照协议,这些风险将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并且由保险公司承担的部分将占主要部分。为此,银行和保险公司方面专门抽调力量进行专门的还款维护工作。这项工作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专门为贷款人还款提供咨询及帮助,而是专门为催款而来。很多业务员在努力拓展业务的同时,他们还奔波于客户与公司之间,打电话、上门催款,即使这样,目前还有近百台车辆不还或延迟还贷款。

    为此,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一状况在保险行业具有普遍性,下一步将意味着保险公司将退出这一市场。如果保险公司退出这一市场的话,这一市场将面临停摆的可能,由此遭受损失的将不仅是银行、车商、汽车制造商,最大的受害者还将是广大消费者。

    是何原因导致消费者“失信”?

    人保哈尔滨分公司车险处的负责人曾对本公司的汽车贷款保证保险违约客户群作过一次分析,结果表明,大致可以分为4种情况:第一,保户的还款意识差,由于工作忙、外出等原因许多保户经常忘记去银行支付贷款,由此而发生的拖欠现象非常普遍。当然,这里也有一部分银行方面的责任,由于银行僵化的服务体制,使用户在还款过程中有着很多不便之处;第二,由于家庭关系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还贷纠纷。这类情况多发生在离婚案件中,由于法院在分割双方财产时漏掉了贷款购车的项目,使还贷主体的归属不明确而发生的纠纷;第三点就是恶意不还款。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家酒店,有还款能力却不主动还款,而且还阻挠法院执行;第四种就是很多用于营运的车辆。很多人在不经慎重考察就盲目贷款购车从事营运,尤其是工程,如在工程结束后没有生意,就失去了还款的能力。可见,发生在我市的汽车贷款风险绝大多数原因还是由于信用缺失引起的。

    媒体可否公布欠贷人姓名

    只有催要是不解决问题的。目前,人保哈尔滨市分公司已准备好人力、财力,打算近期对一些长期欠贷者诉诸法律,对其中一些恶意逃贷者将以诈骗嫌疑向公安、检察部门揭发、检举。有人曾经建议效仿违章汽车曝光的手法,金融单位运用舆论的监督作用,在一些新闻媒体上,公布所有欠还贷款者的姓名、车牌号、欠款额、所在单位和家庭住址。但保险公司表示不会轻易采取这种办法,因为很多拖欠贷款的用户在经过多方工作下是能够还贷的,而且,这种做法是否有法律依据,业内人士正在探讨。

    就此,记者请教了我省的一位法律专家,他认为,对于隐私如何界定,目前尚无一个被我国法律所承认的定义。隐私在现代英语的文义中有隐居、独处、秘密、私下等多种解释,在汉语中则指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事。在民法学者的研究中,构成隐私有两个要件:一为“私”,即纯粹是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完全无关的事情;二为“隐”,即当事人不愿这种个人私事为他人知悉,被他人干涉或侵犯。因此,律师认为,隐私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那么,贷款者逾期缴纳贷款的行为是不是隐私包含的内容呢?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隐私仅指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完全无关的事情。对于为购买汽车或房屋而向银行贷款的消费者来说,其既是消费合同的购买者,又是贷款合同的履行者,其偿付债务的能力及履约态度关系到多个合同的多方当事人的利益,并不是无关社会的不能被公众知悉的个人信息。事实上,贷款者的履约态度是一种信用,它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是应向社会公示的。贷款者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增强经济能力,加强诚信履约,才能使自己的信用提升,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形象。反之,就会丧失或降低自己的信用。所以,这种行为不能作为隐私的内容。既然不是隐私,当然也就不受有关隐私权规定的法律保护。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