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党的十五大以来黑龙江省各项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2002-10-21 11:50: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1日电 党的十五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黑龙江省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为目标,文化事业机构不断完善,艺术门类逐步齐全,各项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创作了一批艺术水准上乘、地方特色浓郁,能够教育人、鼓舞人的优秀作品。其中,话剧《地质师》、《托起明天的太阳》、《一人头上一方天》、《特殊故事》,龙江剧《梁红玉》,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等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获得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祖国在召唤》、《历史永远铭记》、《创业颂》等大型主题晚会制作精良,思想性、艺术性均达到较高水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音乐艺术盛会。

  深入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文化先进县和边疆文化长廊先进地区建设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有17个县(市)被国家命名为“文化先进县”,19个地区被命名为“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地区”,26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共新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剧场在内的文化设施16.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4亿元,重点改造维修了一批县级影院、影剧院,相继通过采取土地开发、地方财政投资、招商等多种投资方式,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文化设施。全省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城市社区文化和农村“金色田野”活动为主题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城市各种形式的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广场、公园、街道等,农村文化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文化下乡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

  十五大以来,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工作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考古发掘取得突出成果。目前,黑龙江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7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被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各级领导责任制。

  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城乡文化市场呈现出总量、布局、规模协调发展,规范管理不断加强的局面。通过扶持和引导,文化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服务规范化,音像、演出、艺术品、文化艺术培训市场及大众型娱乐经营活动渐趋活跃,电子游戏和歌舞娱乐场所经营活动总量得到控制、质量有所提高,农村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启动开发。

    聚焦一

    文艺创作热了北疆

  十五大以来,黑龙江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使全省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黑龙江省共有36部作品入选,5次荣获组织工作奖,其中话剧《地质师》、《托起明天的太阳》,龙江剧《梁红玉》先后为黑龙江省赢得了15个国家级奖项。电视剧创作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雪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庄稼院里的年轻人》在中央台播出时,创该台各频道同时期戏剧节目的最高收视率。《有这样一个支部书记》一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一等奖。黑龙江省的广播剧创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创出了13连冠的好成绩。文学创作取得了可喜成果,王立纯的《庆典》、迟子建的《伪满洲国》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王阿成的《赵一曼女士》、迟子建的《雾月牛栏》、《清水洗尘》荣获第一节、二届鲁迅文学短篇小说奖,张抗抗的《张抗抗散文》获第二届鲁迅文学散文奖。歌曲创作呈现出强劲的态势,《好日子》、《常回家看看》、《越来越好》等歌曲已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歌曲。美术创作方面,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不断扩大,新人辈出,国画和油画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得金、银、铜奖及优秀奖。摄影创作异军突起,在全国评比中屡获大奖……

    聚焦二

    广场社区异彩纷呈

  8月,歌的海洋,舞的世界。音乐名城又迎来了自己的音乐盛会———“哈夏”,全市的人民共享着这道文化大餐。在欣赏各种专业演出的同时,哈市497个社区到处载歌载舞,充满了欢歌笑语,在社区的艺术团里,张家大妈、李家大婶谁可能都成为社区的艺星,有的甚至自带乐器,吹拉弹唱都拿出自己的绝活……据了解,哈市仅一年就新增800多个群众艺术团体。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黑龙江省各级城市的广场建设发展迅猛。如今的城市夜晚,街灯通明,日日欢歌,行人不时地被休闲广场的演出吸引。此外,楼道也变成了群众文化的窗口,哈市市民打出了创建“绿色楼道”的口号。居民、物业、街道办事处多方努力,楼道被洗刷得整洁了,有的还研究出个特色来。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社区的文化档次提高了,城市也有了新形象。

    聚焦三

    歌舞琴音走向田野

  连续开展了五年的“文化下乡活动”,在黑龙江省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农民不仅能够欣赏到各专业院团文艺演出和精心策划的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而且在农闲、节假日休闲时间,城乡、农村集镇、田间地头的乡村文化活动,也是好戏一台连一台,随处可以看到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吹拉弹唱,争相献艺;舞蹈、秧歌各显风姿;戏剧票友、民间小乐队、中老年的士高、交际舞、健美操千姿百态。农民也有了展示自己才艺的意识,“农民画巡展”“皮影大篷车”“农民诗社”让农民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鸡西的科技文化大集更让农民的物质精神双丰收,大集吸引了700多名农民参加,很多农民从文化馆的干部一边宣传科技知识,图书馆送的科技图书、种植、养殖资料中找到致富门路。

    聚焦四

    精神食粮消费新主题

  如今,人们不再仅仅为嘴巴消费了,而是开始更多地为了精神的享受而消费。画展开进商场,画廊进驻酒店,真皮画、金箔画、木刻画等各类装饰画在哈洽会上异常走俏。

  电影如今还推出了院线制,一个城市里同时有几部不同的电影上映,最近立体电影也在黑龙江省安家落户,看得大人和孩子开心不已。此外,这5年来还“生”出了不少娱乐场所,迪吧、网吧、影吧、书吧都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下班之后,人们有了更多的去处。

  上世纪80年代,半导体收音机还是家庭中的主要娱乐耐用品,到了90年代,我们的大部分家庭就有了电视机,而现在影碟机、电脑、摄像机则成了人们竞相购买的新几大件。

  文化消费还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观念,如今的家长忙着让孩子去接受艺术教育:学画画、学书法、学钢琴、学唱歌、学跳舞、学表演。不求孩子能成为名家,只是把它当成了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在农村,逢上节日、红白喜事、生子升学等时候,人们也会掏钱请上一台大戏、放上一场电影。

    聚焦五

    文物考古世人瞩目

  近年来,黑龙江省诸多考古发现可圈可点:今年8月份发现的刘秀屯皇家宫殿建筑址一举打破了金代考古多年的沉寂,被国内专家称为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所见的宋金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基址,无论对于黑龙江考古,还是全国宋金时期考古,都是极为重要的发现”……黑龙江曾留给人们“北大荒”的传统印象正在被改变,黑龙江在历史上已不再是一块荒芜之地,而是与中原地区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悠久的文明。

  十五大以来,黑龙江省发掘重要文物遗址20多处,发掘面积近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精品600余件。

    相关链接

  全省现有包括话剧、京剧、评剧、龙江剧及地方戏、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皮影戏、木偶戏在内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9个,艺术表演场所54个,省、市(地)、县三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63个,公共图书馆97个,博物馆41个,文物管理机构83个,电影发行放映机构158个,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研究等文化事业机构57个。“九五”以来,年均新排上演剧目40多个,演出12000场;举办各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15000多次;图书总流通533万人次,外借206万人次、45万册次;各级各类博物馆接待观众154万人次。 

  2001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文娱耐用品支出比1997年增长18.9%,其中彩电购买量增长52.4%、影碟机增长79%、家用电脑增长4.7倍、照相机增长9.3倍,摄像机的百户拥有量增长1.3倍。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全省文化系统送戏下乡达2700余场,观众达上百万人次,培训、辅导农村业余文艺骨干9200余人,建立了400多个农村文艺演出队,送图书达20余万册……全省近300多文艺团体、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分别与对口县、乡、村建立文化下乡联系点,初步实现了“文化下乡网络”和“文化辅导网络”。

  五年来,黑龙江省文物保护成绩显著,科学研究硕果累累。1999年初,省政府公布了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64处。2001年7月,黑龙江省又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黑龙江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45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处。

  笠五年来,黑龙江省文博事业获得了长足进展,其成就令人刮目:全省新发现各类文化遗存近300处,文物钻探面积约10万平方米,开展了87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80处遗址的墓葬发掘面积达53450平方米,年平均挖掘面积之大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出土文物3251件(套)、古生物化石近2000件。

  五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共举办临时展览230多个,修改并重新开放基本陈列110个,小分队巡回展览和报告会350多次,受教育的观众达600多万人次。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网络,在对外宣传中发挥了博物馆行业的群体优势。

  “九五”以来,全省共派出文化交流团组200多个,接待国外来访团组60多个。黑龙江省已和欧、亚、美、澳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黑龙江艺术团随江泽民总书记访问缅甸,赴东南亚各国访问,黑龙江文物赴美国、加拿大展出等都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责任编辑:岳同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