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6日电方康,女,23岁,大学四年级学生,作为宁养院的第一批学生义工,在过去的13个月里,她共为32名垂危病人送去“临终关怀”,并亲眼目送其中的13位平静地离去!面对病痛,面对死亡,她用心灵和眼睛为我们记录了一个个难忘的镜头……
10岁女孩在21个布娃娃中死去。———多一分幸福,就多一分安详。
2001年10月9日,听说省肿瘤医院来招大学生义工,我怀着好奇心报了名。第一次出发,我们去道里区看望一个叫瑞扬的10岁病危女孩。
给孩子送药,这是我对自己这次行动的理解。当然了,简单地处理病情,对于我这个医科大学的学生来讲不在话下。路上,医生不断地嘱咐:“孩子的生命最多维持半年,我们为她减轻疼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她送去欢乐!”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唱歌吧,小时候我牙疼时就爱听歌。于是,我开始在所学不多的曲目中挖空心思地搜索起来。
20分钟后,走进小瑞扬家的一瞬间,我的嗓子却像被硬物塞住一样哽咽了:屋里一片凄凉,在一铺满破棉絮的炕上,10岁的小瑞扬痛苦地趴在炕头,肛门周围恶化的癌细胞带给她撕心裂肺般的痛楚:“妈,给我吃片药吧!”
泪水和汗水混在一起,顺着脸颊滑落。吃过我们送来的止痛药后,她恢复了平静,抬头看我时,眼里充满了感激。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不断地抽出时间去看望小瑞扬,给她送药、擦拭、唱歌。她的脸上,也一天天有了笑容。一天,她突然告诉我埋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大姐姐,要是能有个布娃娃陪我,我就不疼了!”这就是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惟一的希望吗?我流泪了,泪水是转过身溢出来的。回到学校后,我拿出了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去了商场,还到各个寝室找布娃娃,大的、小的……整整21个!我暗自祈祷:布娃娃一定能给小瑞扬带来好运。一个月后,当我亲手做了一个布娃娃准备再次送给小瑞扬时,噩耗却传来了……
没想到第一次义工经历,竟是一种残酷的体验。然而,当女孩亲娃娃的动作在我头脑中反复出现时,我终于从残忍中体会出,欢乐是他们此刻的最爱。
张军临终前,努力地伸出了4根手指!———小小止痛药,作用已超出其药理范畴。
在宁养院的取药处,医生们一直被这样一名老人震撼着。
老人今年74岁,儿子张军今年8月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妻子寸步不离地守着,取药的事儿只能由老人来完成。从家到医院十几里的路,他从来不坐车,都是走着来,老人告诉我说,这样就可以省下两元钱。
10月18日,儿子还是走了,走时没有一丝痛楚。送走了儿子,老人家最后一次来到宁养院,一只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而另一只手里却握着儿子留下的4片止痛药!擦拭眼角泪水的同时,他颤抖着双手不住地道谢。老人的儿子刚发病时,一声声撕心裂肺地呼喊,吓得8岁的小孙女儿放学时都不敢进屋,她常常怯生生地躲在门后,想爸爸,又不敢看他。老人说,是宁养院送的止痛药,一次次让被病魔吞噬的儿子恢复平静,也让小孙女回到爸爸身边。这种名为“美施康定”的进口药片,只有黄豆粒儿大小,价格却非常昂贵———每片10元!贫困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而这种药全部由宁养院无偿提供。儿子临走时,不能说一句话,却努力地伸出了4根手指,目光投向医院的方向。老人明白了,儿子要把这4片药留给正在饱受煎熬的病人。
此时此刻,我真正地明白了,缓解病痛对每一位晚期癌症患者的重要,更深切地意识到,这小小的药丸,在患者及家属心中的分量。它,给了患者生命的尊严!
流血流脓的瘤体,衣服上令人作呕的污迹,让文文痛苦不堪。———清洁与体面,对一些癌症患者来说,有时几乎是奢望。
在呼兰县,得了巨型成骨肉瘤的16岁小女孩文文,同样牵动着我的心。
由于家里穷,她15岁来到哈尔滨打工,在一次事故中臂骨骨折,使里面潜伏的癌细胞扩散,长成和篮球一样大小的肉瘤,将肩膀和头部一同牵拉得很低很低。生病前,在邻居眼里,文文不但长得漂亮可人,而且穿戴极为得体、整洁。可如今,衣服整日被不断流出的血和脓弄得污秽不堪,美,早已荡然无存!属于文文的日子,恐怕只有一个月,短暂的日子里,难道就让她带着遗憾离开?于是,为她清洁创面成了我主要的工作。我用药棉不住地为她擦拭,偶尔还要给她接几口痰。临走时,我还留下大量的药棉,把培训时学到的清洁创面的正确方法教给她的父母。为了她能有一个美丽的坐姿,我们费尽了心机,最后用毛毯将瘤体轻轻围住,底下用枕头托稳,外人看上去,文文很自然地坐在那里,没有一点窘相。我还用相机为他们全家照了一张全家福,一家人紧紧地围在她的身边,文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当我来到肺癌晚期的赵先生家时,他也在承受同样的折磨。由于不会用导尿管,尿液经常流了一床,屋子冷,好几天才能干,赵先生的背后生满了褥疮。走进屋子里时,腥臊味非常难闻,他的妻子见我进来,满脸通红。我自然的表情打消了她的顾虑,在我的帮助下,她终于学会了导尿管的正确使用方法。成功时,我笑了,他们也笑了……
“你的脸不可怕,见见女儿吧。”———他在亲人面前终于获得最后的尊严。
2002年2月22日,天空中飘着雪花。明水县的刘先生在与死神做着挣扎时,我们的医护车带着30多片镇痛药“美施康定”驶进了他的家。
到明水县见到刘先生时,我被吓了一大跳。在我所见过病危人的脸中,他的这张脸最为恐怖:晚期的肝癌,面部的黄疸让整张脸脱了相———浮肿、变形,一双眼睛发出人垂死时吓人的光。为了让他开心,我有意提起了他的女儿,不想,刘先生却固执地说:“我不想让她看到我狰狞的脸。”然而从他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他对女儿的想念。
听邻居说,住在几百米之外的小女孩已经半年多没见到爸爸了。于是让他能体面而尊严地出现在女儿面前,成了我送药以外的责任。一天,用过药的刘先生暂时没有了病痛,梳洗过后,刘先生也有了些精神,特别是听过我讲的几个笑话,刘先生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趁机,我随手拿起了一个小镜子:“看,您并不可怕,见见您的女儿吧!”终于,刘先生点头了……
不久,刘先生安详地走了。又过了不久,我收到了小女孩的一封信:“我和爸爸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天,其实爸爸的脸并不可怕……”
13个月的义工经历,在一次次地亲历病痛、死亡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临终关怀不仅是单纯的医疗护理,而是一项社会工作,体面地活着,尊严地离去,保留他们在亲人心中的形象……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他们实现。
爱心好比一道清泉,不但能为贫困、绝望、黑暗中呻吟的病人舒缓身心的痛楚,更会让不幸的生命得到尊严,让病榻上多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