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19日电黑龙江日报11月3日发表的《谁来留住千万只野鸟?》一文在读者中引起反响,更引起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关注。遵照省长批示精神,由省环保局牵头组成的调查组已进行调查。据悉,调查组已责令万亩鱼池复垦工程立即停工,接受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目前调查组负责人已回哈,调查工作告一段落。14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调查组负责人、省环保局程副局长。程副局长说,调查组已责令858农场万亩鱼池复垦项目工程立即停止施工,让农场方面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对该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程副局长介绍了环评的主要内容。环评将重点围绕项目开发所涉及的鱼池的生态功能作用;复垦所带来的水禽类候鸟的歇息觅食活动影响;虎口、兴凯湖两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对区域候鸟的影响作用及同鱼池内歇息鸟类的相关关系等进行环评。
他强调,这一切都要等万亩鱼池复垦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结束,并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再作决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能源、交通、机场、水利、农业、林业、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必须接受“环评”单位对其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早在1994年,国家环保局就下发文件,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加强荒地草原和湿地开发等自然资源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工作。
但是,858农场万亩鱼池复垦之前,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在已有大面积的水草地被复垦,在此基础上再去评价虽然难说不妥,但总有既成事实的感觉。无论结果如何,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还是要补办的。
日前,虎林市当地环保志愿者又来电呼吁:希望“环评”单位在对万亩鱼池复垦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除了分析研究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这片土地的陈旧资料外,更应高度注意鱼池建成以来的10多年里,野生鸟类逐年增多这一活生生的事实。
省环保局李维祥局长认为应依照生态现状进行保护
5日,就《谁来留住千万只野鸟?》一文,记者采访了省环保局局长李维祥,他阐明了对此事的看法。李局长认为,万亩鱼池改造一事涉及许多单位,情况复杂,省环保局已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垦总局环保局和鸡西市政府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
他指出,是否在自然保护区内,并不是判断一个区域是否应该进行生态保护的惟一标准。如今存在一种错误观点:一个地区,如果它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则没有必要进行生态保护。这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观点。其实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对于那些面积不大,但是生态代表性和生物多样性功能齐全,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应该建立保护地,妥善保护。他透露,目前我省依旧存在一些生态条件非常好的地区尚未划定为保护区或保护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弃之不顾,不需要保护。我省要建设成为生态大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全省社会各界对于环保问题就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发现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应该及时予以查处。
李局长表示,环保部门非常支持新闻单位对此事的关注,也感谢虎林市及垦区的广大群众参与当地环保工作。我省环保部门非常欢迎新闻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
读者马俊清呼吁给珍禽留个家
虎林万亩鱼池(习惯叫858万亩鱼池)隶属于858农场清河分场,这距国境线松阿察河很近,以前是一片道路不通水草茂盛的草甸子,是野生动物、珍稀鸟类的乐园。80年代初858农场在这建起万亩鱼池后,我经常到那去钓鱼,每年春秋季节各种候鸟迁徙时都把这当成落脚的家,有的就留下来繁衍后代。
去年秋天我去钓鱼,被眼前的景致惊呆了,天鹅、大雁、野鸭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水面的鸟游到漂前嬉戏游玩,这时我感到人与自然是那么地亲切。我早就听说858要放水种地,心里很焦急,几天前我请单位市政协委员向上反映:不要放水种地,给珍禽留个家。5日,这位政协委员拿着贵报高兴地对我说,有人替我们呼吁了。我真为贵报这种反映民声,保护自然资源的精神所感动。现在国家大力提倡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其目的就是要保护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858万鸟争天竞自由的奇特景观在全国也罕见,它不属于哪个地区或经济组织,而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那种为小利,要赶万鸟出家门的做法,是一种心胸狭窄的不明之举。虎林要发展绿色食品战略,连可爱的小鸟都不给立足之地,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某些基层领导要顾大局、有远见,就应保留这片鸟的家园,甚至再沿江退出一片耕地来,扩大鸟类栖息地,发展旅游战略,用不了几年就会因“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