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20日电荣获哈尔滨市“十大孝星”荣誉称号刘凤华是尚志市集贸大厦的个体户,今年43岁,她结婚17年来,不仅赡养了父母、叔叔、公婆5位老人,还赡养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
那是1987年夏天,下岗职工刘凤华到哈市办事,顺便去看望在哈市工作的姐姐,在与姐姐的闲谈中,得知姐姐单位有一位65岁的工友刘成铭,由于岁纪大,腿有残疾,被单位辞退了。因他是临时工,辞退后没有生活来源,单位这两天正准备送他到敬老院去。刘成铭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善良的姐姐非常同情老人,见妹妹来了,姐姐把老人的情况告诉了妹妹,请求妹妹把老人带到尚志散散心,还说:“过几天,等老人心情平静了,再让他回来去敬老院。”听了姐姐的话,充满爱心的刘凤华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刘成铭拖着残腿,步履蹒跚地随同刘凤华一同来到了尚志市,住进了刘凤华家。当时刘凤华家里经济拮据,公婆、叔叔及孩子挤在3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清贫却充满了温馨。刘成铭在刘凤华家一呆就是一个多月,没有走的意思。又过了一段时间,姐姐打电话过来,让刘凤华把老人送回去,单位要送他到敬老院。当刘凤华把这一消息告诉老人时,他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半天不说一句话,坐在那儿竟掉起了眼泪。看来,老人是不愿意走啊!看到这种情况,刘凤华心软了,也陪着老人哭了起来,怎么办?爱人吴振和通情达理,他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多个人,也就多双筷子,不愿走,就住下吧。”可是,现实生活决不像说的那样简单,一个人的吃、穿、住,操心费力不算,还得有钱啊!这些年来,刘凤华和爱人从结婚到现在,一天轻松的日子也没过过,从进门那天起,做为吴家的媳妇,她就无怨无悔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侍候多病的公婆,为他们端屎端尿,为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和瘫痪3年的父亲洗脸梳头,求医问药,在冬去春来中,在恪守晚辈的孝道中,刘凤华简直也快变成了一个小老太太了!
亲戚朋友们也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刘凤华,你侍候自己的老人就够不容易的了,现在钱越来越不好挣,这个老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钱财就更谈不上了,你图什么?有捡钱捡物,就是没有听说有捡老人养的,以后,老人岁数越来越大,有病有灾的花钱的地方就越多,你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家想想啊!那阵子,刘凤华好几天也睡不着觉,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不管别人怎么说,一定要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去照顾。
从那时起,刘成铭老人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家。他在这个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享受到了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刘凤华和爱人、孩子都有明确分工:爱人负责给老人清洗衣物等,儿子负责给洗头、剃头,刘凤华负责做饭做菜,寻医问药。老人有病不爱吃药,她就像喂小孩一样,把药研碎了兑上糖水,用小勺把药喂到老人嘴里。为了老人,无论自己多么清苦、挨累,她都觉得值!如今,老人已经80岁了。
刘凤华,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业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奉献。近日,在哈市第15届老年节表彰大会上,刘凤华等10人被市政府授予哈尔滨市首届十大孝星荣誉称号。荣誉面前刘凤华静静地对记者说:“我想与众多有爱心的姐妹们一道,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构建起无数爱的方舟,让更多像刘成铭那样需要帮助的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