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创业教育催生哈尔滨校园“老板族”
2002-11-24 15:31:1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1月24日电在哈尔滨的大学城附近,有许多学生自己出钱开办的小酒吧、小餐厅、小旅店、音像社等。这些“小老板”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校园里的“老板族”

    故事一:哈工大99级学生张泉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以前,有过很丰富的打工经验:做过家教、营销、旅行社,还当过一个私企的主管。去年他创办了一家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7万多元的投资包括他打工挣的钱,还有父母和朋友凑的钱。

    他说,刚建校的时候,曾经红火了一阵,招生很好,他就想把步子迈大一些,投入了许多资金,想不到天不随人愿。冬季来临后,生源马上减少,使他几乎陷入绝境。于是,他精简了公司员工,能够自己做的他都亲历亲为,目的是节省开支。目前,他的公司已经能够维持收支平衡,他因此很满足。

    故事二:王宏是哈工大成人学院99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1999年,他大学一年就和朋友们注册了“宏大电子科技公司”,主要从事三维动画的设计和制作。

    王宏的工作室并排摆放着10多台计算机,几位研究人员正在工作,计算机的画面上出现的是各种光怪陆离的卡通画面。王宏告诉记者,这些研究人员都是他的朋友,他们是没有薪水可拿的,是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的:他们迷恋电子游戏,他们挑战网络上的各种游戏大赛,他们的共同梦想就是制作出中国自己的真正成型的动画电影和游戏。他的公司已经掌握了各种电子游戏的制作技术,像《玩具总动员》那样的电影他们完全可以制作出来。可眼前他们最缺少的就是资金,因为他们还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目前所有的投入都是他们给人打工的酬劳。

    对创业的过分投入使王宏有8门课程未通过考试,面临拿不到毕业证书的危险。他说,相信他的学弟学妹们不会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学分制正在全面铺开,学生可以有机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创业时间。不过他并不打算放弃学业,他还要把落下的课补回来,争取早日毕业。

    故事三:刘宇,作为在校生,他是第一个自己筹钱在校门口开餐馆的,因此他的名声很快就在学校园里传开了。

    哈师大西侧门的街道,餐馆不下百十个,刘宇的饭店位于其中。据刘宇介绍,饭店从正式营业开始,生意一直很红火,两个月就挣了4000元左右。开饭店的钱是家里借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创业的目的。

    创业教育众说纷纭

    对于校园里出现的“老板族”,哈师大马列学院韩教授说,现在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知道活学活用,只会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他们参加创业实践,就会知道自己欠缺什么,应该补什么,怎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大有益处的。另外,整个创业的过程就是一场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存的艰难,增强心理的承受力。同时他强调,应该辩证地看待学生的创业问题,既要对部分学生的创业给予支持,又不能让学生一窝蜂似的搞创业。事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创业教育应具有更广阔而深刻的内涵。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比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等。也就是说,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任辅导员的王老师说,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是好事,一般家长都会支持。可是她觉得现在的学生太急功近利,一心想当老板、干大事,而不知道从一点一滴做起。她告诫现在的学生:如果你想当老板,就从打工仔做起;想干大事,就从小事扎扎实实地做起。学生应该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拥有足够的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