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牡丹江11月26日电据黑龙江晨报报道,迎着纷飞的细雪,在当地乡镇干部的引导下,记者于日前来到穆棱市马桥河镇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进步村万水江自然屯采访。据介绍,在这个仅有16户农民的小屯里,今年春天通过向当地信用社贷款30万元发展养牛业,如今15家农民的肉牛存栏量达160多头,万水江屯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一品屯”。
在村民王增利家,记者看到新建的上百平方米牛舍内,11头牛正安闲地吃着草料。谈起“养牛经”,王增利的脸上立即有了笑意。今年3月,他向本镇农村信用社贷款2.5万元,在镇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从吉林省购回8头“西门塔尔”肉牛。春耕时,他在粮食种植品种上作了必要的调整,30亩大豆、17亩玉米主要用于生产饲料,全家人勤劳致富的“工作重点”由种植业迅速转向养牛业。
贷这么多款,养这么多肉牛,经济效益到底怎样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增利细细道来:养牛专项贷款每月利息只有6厘4,而且可以随时偿还,农户即使贷款1万元年利息才700多元,卖3头商品肉牛就够偿还本息,压力并不大。另外,通过发展养牛实现“过腹增值”,原来卖不上价儿的玉米,大豆榨油后剩余的豆饼,以及农作物秸秆经粉碎后都成了喂牛的好饲料,牛粪肥田不仅省下了化肥钱还能多打粮食。更令王增利喜不自禁的是:目前家里这11头母牛全部怀上了牛犊,依靠出售部分大豆和卖小牛犊的收入,明年3月份他家就能把2.5万元养牛贷款全部还清!
王增利的发家之道,只是万水江自然屯、马桥河镇乃至穆棱市今年蓬勃兴起的“金牛工程”一个缩影。据统计,依靠向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发展肉牛养殖业,短短半年时间万水江自然屯的15户农民已通过靠出售公牛、牛犊获得销售收入4万多元。虽然养牛业专项贷款偿还期限可达3年,按目前经营效益测算,一般家境的农民只需2年左右时间就能还清借款。
据该镇信用社主任刘福仁介绍,今年以来马桥河镇共有3228户农民获得了贷款,贷款率达95%,其中养牛业专项贷款发放量达到250多万元,占全镇农业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放款额度是历年最高的。镇政府统计数字表明:今年马桥河镇肉牛存栏量达到8700多头,同比增长18%,肉牛养殖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增收潜力最大的产业。
据了解,今年前10个月,穆棱市农村信用联社共发放养牛业专项贷款2100万元,创历史新高。目前该市肉牛存栏量达11.03万头,同比增长15.7%,农业经济正朝着“半壁江山牛坐殿”的方向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