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12万农民闯入工商建筑业 牡丹江农村纯收入28%靠打工
2002-11-29 15:11:11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牡丹江11月29日电牡丹江市农委最新统计表明:今年以来,全市基本脱离农业生产靠打工生活的农民人数已达12.47万人,创历史新高。这些劳动者主要分布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饮服务业等领域,年人均收入达4800元,较去年数额同比提高500元。在当前种植业减收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全市农民纯收入的28%将来自务工获得。

    据介绍,目前牡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67.7万人。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退耕还林、城市发展导致可耕地逐年减少,加之近年来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较快,这就使积极稳妥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成为关系到当前提高牡市农业经济效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从实际情况看,当前牡市劳动力转移较快、数量较大的区域主要是牡市城郊及宁安市、海林市的中心城镇,绥芬河市、东宁县等口岸经济区。朝鲜族农民聚居的村庄赴韩国、日本等国出劳务的人数要明显高于汉族农民聚居的村庄。例如:东宁县三岔口镇现有8000多鲜族人口,其中3000多人走出国门搞创收,通过打工及经商当地农民平均每人每年可获得收入近10万元,该镇也连续多年成为黑龙江省农民跨国打工收入最高的一个乡镇。

    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由于近年来全市各地乡镇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增长较快,目前牡丹江市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民营骨干企业已达到77户,其中90%集中在建材、机电、医药、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有23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相继开发出新产品34项。呈现出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如东安区兴隆镇乡镇企业发达,境内有弹簧厂、家具博览中心、农贸市场、大湾集团等20多家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700多人,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

    在建筑业方面,由于今年以来牡市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大,仅全市20个试点小城镇就完成投资9.33亿元,开发住宅面积101.4万平方米,建成高级路面24.7万平方米,高标准公用设施43处。这不仅提高了各地群众的居住水平,加快了乡村城市化的步伐,也为全市15.1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岳同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