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省部分HIV感染者“失踪” 
2002-11-30 15:32:01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1月30日电黑龙江的艾滋病感染者与监测部门保持联系、接受定期身体检查的仅为10%左右,多数HIV感染者都处于隐匿状态,这是记者在黑龙江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监测检测中心了解到的。

    黑龙江省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

    据介绍,一个人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最后引发并发症、危及生命,整个过程最长可达10年以上,如果这中间能定期检测,进行治疗,艾滋病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感染后的生存状态对感染者的生命、对周围人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省内目前记录在案的82位HIV感染者中,只有十几位感染者与监测检测中心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定期检查血液中的病菌含量。其他感染者多数都“藏”了起来,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进行情感沟通,他们有时才肯接受检查。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位感染者留下的联系方式全是假的,取完血样后再未露面,只是通过电话了解自己的化验结果。

    黑龙江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监测检测中心副所长吴玉华说,从省内发现第一位艾滋病人———一位外籍华人到现在,艾滋病已经度过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艾滋病感染者主要局限在出国劳务人员等特殊群体,第二阶段有过卖血经历的人和吸毒人群是主要发病源,而今年新出现的感染者已有干部、学生等普通人,艾滋病开始由重点人群向普通人群转移,这标志着黑龙江省艾滋病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形势很紧迫。

    两大因素致使感染者“隐匿”

    吴玉华分析说,造成艾滋病感染者陷入隐匿状态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社会环境。全省各地普遍存在对艾滋病知识缺乏了解、对艾滋病人缺乏认可的问题。南方艾滋病人已可以公开对外宣称结婚,在黑龙江省这还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一位艾滋病人就因为泄了“秘”,锅被邻居砸了,火炕也被邻居扒了,险些到了流离失所的地步。这位艾滋病人死后,他的妻子继续受到责难,最后是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工作,并为村里的每一个人做了化验,证明他们都没有被传染,事情才算告一段落。每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是一个传染源,如何能给他们一个温馨的环境,让他们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既是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二是资金问题。黑龙江省的艾滋病防治经费年均十几万左右,只是南京等城市的1/20。吴玉华说,受经费限制,许多工作难以开展。比如前两天一位在南方打工的黑龙江人打来电话,说已确诊染上了艾滋病病毒,那里的防疫部门要求他回原籍治疗。可他身无分文,不知如何是好。吴玉华说,这种情况他同样感到为难,因为年初接受治疗的那位艾滋病人医疗费用至今还是医院的一笔“挂帐”。其他地市都在筹建“爱心家园”,作为艾滋病感染者的家,让他们有一个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北京等城市“爱心家园”早就建成了,可我省至今还没有这个计划。而且,国际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援助资金就是以“爱心家园”为载体,它的“缺席”,导致黑龙江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少了一大块资金。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