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2月4日电日前,黑龙江大学新闻系教师苏宝华等12名老知青相约来到阔别28年的望奎县恭六乡乾三前村白家屯。一台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一栋栋城市化标准住房,一应俱全的农业科技书、报、杂志……眼前“陌生”的一切令他们兴奋不已。
白家屯距村上1.5公里,有千亩良田,现居住着4户农民。1985年,农民潘玉宪、广德贵、刘志君、关来福来到这儿,一呆就是17年。17年,他们用汗水浇灌出现代化“田庄”。
“种地也得种出个名堂”,“田庄”四“老板”种地不靠老一套,盯上科学种田。从选种到机械化作业,用的是先进的,挑的是管用的。11个大豆品种,早、中、晚熟一应俱全,全是高产,亩收入比普通品种多100元;几年来,他们共投入20多万元,购进了播种机、喷药机、割晒机、打豆机……整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割……清一色的机械化;丰产素、灭虫药、除草剂清一色进口;科技报、农村报是他们手中的“宝贝”。
有付出总有回报。邻近村屯农民相中了他们的种子,纷纷前来购买。去年,仅潘玉宪一家就出售种子1.5万公斤。几年来,“田庄”靠卖豆籽一项收入就达40万元。机械化作业换来的是高效率,自己活不够干,他们就开着拖拉机到邻近村屯赚“外快”。机械化每年可给“田庄”带来7.8万的效益。他们还变废为宝,用豆皮养起了黄牛,目前已发展到40多头,每年收入三万多元“手拿把掐”。
几年来,“田庄”四“老板”靠种地手里都掐个几十万元。1994年,“田庄”投入4000元钱接上了照明电;1997年,每家盖起了三间半的大砖房;去年,刘志君买进了“城市猎人”吉普车,以备进城之用,还在乡里买了房子,以便孙子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