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2月16日电去年以来,安达市先后出现了84家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使用权、资金、生产资料作价入股的各类农民股份合作公司。这些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不仅使安达市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在活跃全市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农民直接参与利润分配环节的不断后延,为如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选题。近日,我们到安达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安达市第一个农民股份合作公司始建于2001年4月。当时买断工龄的大庆石油公司职工柳树林回到家乡老虎岗镇,以每亩80元承租了21个农户的424亩耕地,与亲友组建了一个生产联合体,主营中草药种植、观赏苗木培育和优良玉米品种繁育。秋收一算账,联合体年纯收入58.4万元,亩均1377.36元,是过去一家一户种玉米收入的17倍。农民在纯得每亩80元土地租金后,还可以在联合体打工或从事其他劳务挣“现钱”。但这些农户“不知足”,提出改租为股,直接参与经营,参与最后的利润分配。柳树林也觉得,农户参股进来,不但可以节约相当一部分流动资金,而且风险也由大家共同分担了。几经磋商和磨合,一个利润均沾、风险共担的比较规范的经济共同体(后规范为安达中艺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应运而生。
这一现象引起了安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并经市人大讨论批准,决定以改革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在保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前提下,本着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及生产资料作价入股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始组建以农民股份合作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以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使全市农民股份合作经营方式很快在全市推开,各种类型的农民股份制合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市各乡镇创建起来。山羊镇永富村祥春公司,七位股东是七个叔伯兄弟。龙山村创元牧业公司是养殖大户许贵友兄弟四人牵头创办的,公司现有固定资产56万元,奶牛106头,还种植了180亩经济作物。草原镇南来村农民张文学今年初在东宁了解到俄罗斯需要元葱,他当即与东宁边贸签订300亩元葱生产合同,回来后与10户农民组建了众鑫股份合作公司,组织种植元葱,全年收入近30万元,平均每户3万元,亩纯收益3000元。太平庄有苇塘1万多亩,去年由45户农民承包后联合组建了新太苇业公司,与山东青岛一私营企业联合生产苇帘,产品畅销韩国、日本。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股份合作经营已在安达农业和农村经济生活的各个活动领域充分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一是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二是为农村结构调整提供了操作平台,与之相配套的产业和新兴行业也将很快衍生出来。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四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初步统计,去年安达市从土地中解放出劳动力4.2万人,外出打工2.1万人。其中到哈尔滨、大庆及本市经商1.85万人,其余的人都围绕股份公司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这部分农民共增加收入3500多万元。五是为大型农用机械和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施展空间。由于股份合作公司的耕地集中连片耕作,这就为拖拉机、大型喷灌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提供了用武之地。六是提高了农业对财政的贡献水平。如果全市120个村每个村都新组建一个股份合作公司,每年可增加税收1200万元,来自农业的税收将翻一番。
安达市创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效是显著的,但也有一些环节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当前政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搞好服务,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服务。其次,要积极组织和动员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加工大户、科技大户、蔬菜大户,或是通过招商引能人带头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把那些不善经营、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动力农户手中的耕地逐步向有资本、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能手、大户手中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共同致富。第三,建立土地信托中介机构。在县、乡、村建立土地流动市场,逐步扩大土地流转范围,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第四,由政府组织体改、农委等部门,认真规范股份合作组织,严格按股份公司的形式运作,帮助建立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按现代企业运作方式推动股份合作公司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