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19日电黑龙江省各地紧紧抓住入秋到上冬前的有利时机,开展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省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1万亩,新增喷微灌面积1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54万亩,修复水毁工程126处,加高加固堤防29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4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37万。
黑龙江省各地抓紧有限时间,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绥化市的绥棱县全县11个乡镇全部出动,动员群众1万多人,各种车辆1500多台,大干5天,对向阳、宋家百里长渠进行全面清淤,为该县2座水库引蓄水创造了条件。
各地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突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抗旱水源井工程建设。在一些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组织群众打了一批抗旱基本井;而在地下水较贫乏的地区兴修了一批小塘坝、蓄水池等小型、微水利工程。绥化市的兰西县为保证明年春季坐水种用水,集中人力对河西11个乡镇抗旱水源井配套新建井旁蓄水池40个。
二是灌区工程建设。主要是搞好现有水利工程的维修改造、引水工程的清淤疏浚、渠道防渗工程和田间配水工程建设,为明春抢截桃花水和提前春灌创造条件。
三是把解决缺水村屯的人畜饮水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利用上冻前的有限时间,抢打人畜饮水井,确保完成省政府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200万人口的任务。
四是水库、堤防、水毁工程建设。今年汛期,地处东部地区的七台河市等地损失严重,进入秋季以来,全市组织群众对新老七台河、万宝河清淤加固,清淤长度达4000多米,堤防加高半米多,并对涝区排水沟进行清淤。
五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亩。
黑龙江省还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全省各级财政调整支出结构,把支持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增加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灵活运用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国家的投入。
同时,发挥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主体的作用,放开经营权,吸纳社会资金,打井修塘坝、小水库,建小型提水站等小型水利工程,鼓励农民自办,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