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边贸火起来 绥芬河成为中俄语言“互动城”
2002-12-23 06:01:2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23日电近日,在黑龙江省口岸城市绥芬河漫步,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大街小巷的俄语牌匾、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客商;听到的是俄语的寒喧声、交谈声、叫卖声,还有俄罗斯人生硬的汉语对话,让人分不清这里是国土还是异国他乡。

    享有“国境商都”美誉的绥芬河市,上世纪初曾因美、英、俄、日、朝等18国商人在这里通商而闻名。1992年,绥芬河实施沿边开放后,这座边陲小城再次随着口岸贸易的兴旺而发展。在此从事边境贸易、涉外旅游、加工业、服务业的外来人口已达5万人,超过当地人口;而每天从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等俄罗斯远东地区入境的观光、购物的游客及客商达2000多人,长期在绥芬河学习和经商的俄罗斯人有300多。

    在绥芬河,俄语是人们经商创业的必备工具,会俄语方能生存发展。所以,俄语培训10年热度不减。如今,不论是公务人员,还是宾馆、饭店、服务业人员,市场的小商小贩,大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公安局还开通了俄语“110”。开放伊始,当地人用翻译、打手势与俄罗斯客商洽谈生意的尴尬场面已成为历史。近一半的人会说俄语,使绥芬河成为国境线上的一座“俄语城”。

    绥芬河兴起俄语热的同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年轻人对学习汉语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办汉语学习班的广告遍布街头;乌苏里斯克师范学院的汉语系学生班班爆满;还有许多人请中国人做家教,学习汉语。在绥芬河市翻译学校就读的留学生达尼尔和阿列霞说,学习汉语,到中国就业已经成为许多俄罗斯年轻人的追求。目前,还没有毕业的达尼尔和阿列霞,已被绥芬河市两家公司聘请,实现了当翻译的梦想。

    绥芬河,汉语、俄语的相互交融,不仅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也传播了两国文化,成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使者。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