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齐齐哈尔最低生活保障群体采访记
2002-12-27 19:01:23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7日电元旦将至,记者深入到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访问了几十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倾听他们对党和国家及当地政府的要求,实地察看他们的生活状态。所见所闻,深感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与整个社会的真情关爱息息相关。

    家住建华区中华街的张连生老人,今年78岁,与72岁的老伴生活在一起,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头部仍嵌有弹片的老人说:“每月政府给400多元最低生活费,每年国家还给伤残金1200元,生活得很满足。现在,各种商品都便宜,菜价也贱,吃穿不愁,而且民政部门的人经常来问寒问暖,送这送那,没有架子。”

    在东五街道居住的刘淑珍老人是个烈属,其丈夫和小叔子都在抗美援朝中牺牲了,她多年寡居。老人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女儿在外地工作,生活这么多年就靠政府了。前几年,她得了心脏病,是民政部门帮她治好的,每个月拿烈士遗属费和低保费两项共340元,政府还帮她建了近50平方米的新砖房,“一帮一”对子还经常送面送菜送煤,家里没啥操心事儿。

    今年43岁的王丽华成为低保对象已3年整。她居住在天增街道居委会的一幢旧楼里,丈夫做更夫,每月挣200多元,儿子正在读高中。王丽华患糖尿病、肾病多年,曾动过4次手术,家境困难,每月的低保金从过去的170元涨到了270元。她流着泪说:“我是个幸福的人。今年做手术住院花了1万多块,是社会捐款救了我。我们居委会主任天天来看我,多亏了党救了我!”随后,记者采访了这个街道居委会主任王兰芝。69岁的王兰芝是齐齐哈尔市今年评选出的“十大女杰”之一,已当了20多年的“小巷总理”。她说:“天增社区有18栋楼5700多人,定期低保户有36人,残疾人有12名,他们每月都能按时拿到低保金,居委会送钱上门,从不拖欠,而且为每个困难户找到了帮扶对子,知道困难家庭每个季节需要什么,真正把党和政府的钱花在刀刃上,把社会各方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家里。”

    住在民安委的宋月清家庭很不幸。她与丈夫当过知青,前几年又双双从市文教用品厂下岗。丈夫与28岁的儿子因遗传都患有脑萎缩症,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宋月清靠摆地摊维持生计,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当地政府得知她的情况后,每月给她260元最低生活费,还定期送生活用品,送医送药,使她重新振作起精神。宋月清动情地说:“真不知该说些啥才好,政府和社会的精神关爱比金钱贵重啊!”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常务副区长许洪友告诉记者,全区人口有40多万人,低保户有4762户,共11762人。为应保尽保,区政府提出了“宁让公务员工资晚发,决不让低保户救命钱迟发”的口号。区民政局仅有4人编制,却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量。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在没有民政干部编制的情况下,大家齐心协力,把低保工作当作头等大事。

    齐齐哈尔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陶志秋说,全市自1998年以来,已审批确定应保对象18万多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9.6%,其中已保人数占应保人数的96%,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而在已保总人数中,下岗失业人员占到60%。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