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3日电近日,哈尔滨市香坊区工商、物价、卫生防疫、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位于该区内的六中、朝一中等17所中小学校校内食杂店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校园食杂店普遍存在进货来源混乱、卫生条件差、出售“三无”产品、店内商品不明码标价等问题。
调查中发现,17所中小学校内食杂店都没有进货台帐,进货票据用白条子代替。且进货渠道混乱,店内食品都是从哈市南极和香安等小食品批发市场进货,没有一家是厂家或正规的代理商负责长期进货。有的食杂店出据不了相关的食品质检报告,店内有些东西甚至是从小作坊直接进的货。一些食杂店竟然还出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检查人员在朝鲜一中的校内食杂店检查时发现,这里出售的“三无”点心是用面粉和工业发泡剂制作的;而在六中校园内食杂店出售的“上好佳”薯条,保质期是“2001年5月25日”,但仍摆在销售货架上。
据检查人员介绍,校园食杂店商品普遍没有价格标签,全凭经营者自己说了算,是典型的“一口价”;而有标签的价格也明显高于学校周边商店内同类商品售价。比如“乐之夹心饼干”,在116中学对面的食杂店每包卖2.90元,而在其校内的食杂店却卖到每包3.50元。据一些在校学生反映,校园是封闭的,学生课间不允许走出校园,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
据检查人员介绍,在检查中发现,17所中小学校内的食杂店多数没有合法的经营手续。其中无任何证照的7家,有营业执照的仅为2家;10家有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但其中6家已过期。在第六中学调查时发现,该校内食杂店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已过期,却还在做盒饭卖给学生。而厨房也是临时的,根本达不到食品卫生合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