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创新出彩后考验后劲时——再访哈尔滨“市长信箱”
2003-01-27 09:46: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通河县黑网吧泛滥严重影响正规网吧的经营,通河县新世纪网吧的滕菲给哈尔滨市“市长信箱”试着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诉说了苦恼。没想到,在接到“市长信箱”交办件后,通河县领导带领有关部门积极工作,不久即将黑网吧全部取缔,并对证照齐全的网吧全面整改,使通河县的网吧经营重新走上正轨。滕菲致函“市长信箱”:感谢石忠信市长,感谢市政府。

    2002年,像滕菲这样向哈尔滨信息港“市长信箱”发出的各类信件有735封,都得到该信箱政府指定办公部门———哈市信访办的认真受理。许多市民说,作为哈尔滨人,上网时看到这个“市长信箱”,真实地感到哈尔滨开放了。

    记者近日在哈尔滨市信访办看到,给“市长信箱”来信的内容很丰富:建议类238件,占总量的32.4%%,其中,有关新产品推介、项目开发93件;有关城市环境规划76件;有关交通安全、市政路桥建设69件。求助类381件,占总量的51.8%%,其中,有关申诉控告的109件;有关环境规划问题98件;有关优抚待遇及困难问题64件;有关水电气光问题63件;有关工资劳保问题47件。不归哈尔滨管辖72件,占总量的9.8%%。还有无实质性内容44件。来信者有普通市民、专业学者,也有新闻媒体;有外省群众、外国公司驻华机构,还有居住在国外的华人。

    哈尔滨市信访办宋士杰说,他们从网上下载“市长信箱”的群众来信后,分别转交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求件件回报结果,并直接答复来信人。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市领导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群众来信处理情况看,各单位接信后会根据具体情况指定专人负责、专人办理、专人落实。有关部门能够针对网上“市长信箱”快速办理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使问题得到尽快处理。“市长信箱”是行政手段的一种创新,它并没有改变政府部门的行政程序和规范,但有关人员和部门是否依法行政,有没有推诿、拖沓,在信件的处理过程中一目了然,无形中给市长们和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了压力,也促使他们想方设法提高行政水平,建立完善的快速反应体系和监督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市长信箱”成效显著,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市民对其知之甚少,部分被采访者甚至觉得奇怪:政府上网、“市长信箱”和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再说我们也不知怎么上网发邮件。与扬州等地每月1000余条市民建议相比,“市长信箱”全年735件来信也明显偏少。

    负责“市长信箱”的信访办的同志说,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市长信箱”得到各方认可的同时,这项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有个别单位对“市长信箱”这一新的信访渠道认识不足,在处理问题时不够积极主动,不能按时回报处理结果。二是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市长信箱”群众来信处理工作目前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还没有在政府各部门间搭建一个网上受理、网上答复的工作平台。目前,为配合政府公众信息网的改版工作,改变原有的信件处理方式,他们拟先使一些信件较多的部门和单位实行网上受理,尽快使“市长信箱”群众来信处理工作真正实现网络化,为实现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的政治文明而努力。

    有关专业人士指出,要搞好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市民必须增强互动。除了加大软硬件的投入,也必须加强宣传,让“市长信箱”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使之成为市民反映民情、监督政府施政的最佳捷径,通过这一途径,让市民得到实惠,让城市提升品位。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