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29日电当许多下岗女工正在为自己失业愁眉不展、悲观郁闷的时候,有一批下岗女工在哈尔滨市妇联的培训下,已经成功地抓住市场这条纽带,走上了一条再就业之路,她们中有这样一群编织大嫂。
走进各个编织大嫂的送货地——中国结屋,琳琅满目的红色中国结栩栩如生地挂满了整面墙,有普通的盘长结、也有小龟、菠萝、天使、金鱼等各式各样的编制物,据主管人介绍,这些作品80%出自我们下岗女工之手。中国结培训编制部的林智敬老师介绍说:“这里是下工女工们送中国结的地方,也是她们领取编织材料的地方。她们把粗细不一颜色各异的线头领回家,到一定的时期来交货,按照产品的优劣、大小、难易程度取得工钱。这种方式既不耽搁下岗女工自己的时间,又可以轻松地赚到钱,真是一举两得。”
早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哈市妇联下岗再就业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就主办了编织中国结的知识讲座,当时吸引了不少的下岗女工。今年53岁的韩秀芹就是第一批编织中国结培训班的受益者。韩秀芹自从1992年下岗后,在家已经呆了近10年,成了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报纸上看见了有关现场教学编织中国结的消息,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培训现场,没想到一学而不可收拾,学上了瘾。如今,忙忙活活的韩秀芹一个月能送货四五次,最少也有400多元的工资。她说:“年前正是中国结热销的好时节,我们下岗女工更要抓住这一良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编出更美更新颖的作品来满足自我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
当记者问韩秀芹自从学会了编织中国结后,生活与以往有了哪些不同时,她说:“通过市妇联的培训,不仅自己掌握了一项技能,自食其力地养活自己,而且手脚头脑好象也灵活了不少,活得也好象更有了奔头,精神也更充实愉悦了。看着编出来的中国结,多年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如今,经过了三次岗前培训,已有100多位下岗女工走上了编织中国结的再就业之路。她们编出的中国结已经销售到松雷商厦、红博地下广场等各个商场,作为节日前一种喜气吉祥欢腾气氛的象征。林智敬老师说:“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人已经开始寻找回归自然的那份淳朴与真实,于是,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中国结便成了中国人春节前抢手的吉祥物。目前,市场上对中国结的需求也是供不应求,这的确是下岗女工寻求再就业的一条好路呀!”
哈市妇联再就业援助中心综合管理科负责人丁玉明告诉记者,市妇联组织在寻求更多的用工单位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在寻求一种适合女性的,不出家门即可赚到钱的家庭作坊式谋生手段。在帮助下岗女工寻求就业岗位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交给她们一种技能,让她们能够自立自强地生活。如今,编织培训班已经开展了三期,累计300多人从中受益。我们相信编织大嫂们一定会通过勤劳的双手编织出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