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本来要做一个关于财富人物的系列采访,但记者费尽周折却始终找不到郭立文。后来得知,这位龙江民营企业的领头人物,早在三个月前,已“一股不留”地从“哈慈”退出。如今郭立文揣着满兜的钱正在南方某地享受暖暖的阳光。于是,记者有了下面这篇报道——
郭立文走了。在一片寂静之中,哈慈悄然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组。楼还是那幢楼,气派的“哈慈集团”几个大字仍在。惟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哈慈神话的奠基者郭立文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于哈尔滨人来说,哈慈与郭立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郭立文凭借两万元借款、在七平方米陋室中起家的传奇经历,在哈尔滨早已家喻户晓。所以,许多人至今不解:“是什么力量能让郭立文撇下哈慈——这个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郭立文哪去了?
郭立文找不到了。26日,记者费劲周折也未能与他取得联系。他原来的手机已经停机。几个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哈慈员工都很干脆地对记者说:“好久没有联系了,我没法找到他。”记者找到他原来身边的要员李先生,他居然也与郭立文断了联络,“他好像是去南方了,在那儿又开了家工厂。今年春节他的司机会回来,也许会带回他的消息”。
一位现居哈慈高层的人士则介绍说,郭立文现在香港,正在进行市场调研、项目考察等工作,“他一两年之内不会有大的动作,也不大会介入实质性投资项目。确切地说,他在总结经验和全面回顾”。这位人士补充说,“你们是不会找到郭立文的。虽然现在的通讯很发达,但只要一个人想要消失,你就不会找到他”。
去年11月7日,哈尔滨华融饭店,哈慈召开了重组汇报会。据了解,这是郭立文在哈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而露面的目的居然是为了正式对外公布,他要把哈慈的权杖交出去,为哈慈,这个他抚育了15年的“孩子”,找一个好“婆家”。
“我们不少员工都是在重组大会前后才知道董事长要走的。”哈慈总裁办主任姜海燕说,他们这些创业之初就加入哈慈的老员工感到很惊讶,“我们是亲眼看着哈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董事长花费了多少心血,我们最清楚,大伙心里都很难受”。她说,当时,郭立文的眼中也盈满了泪水。会上,郭立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回我可以真正放心了。这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是功成身退,还是败走麦城?
郭立文卖掉“哈慈”之心早已有之。接受采访的哈慈有关人士都这样说。
张春辉,哈慈现任总裁,此番易主重组的关键人物。据悉,他曾在去年秋季,郭立文为哈慈“出嫁”做最后定夺的紧要时刻,与郭立文频繁接触,“郭立文当时相当矛盾,从情感上说,他是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哈慈的,哈慈是他的事业和成就,对他来说,金钱、财富早已不是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组成部分,而哈慈却不同;但是,理智又让他必须做出抉择,因为趁着年轻靓丽时出卖,哈慈还能卖上个好价”。
去年哈慈股份三季度季报显示,一个净资产达10亿元的企业,1月至9月实现净利润仅144万元,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与不断下降的业绩同时进行的是,哈慈完成了一系列的资产收购。1999年至2002年间,哈慈股份共收购、受让、兼并了4家企业:天业环保、望奎新康药业、V26健康产品有限公司、双鸭山制药厂。此外还“挺进”了绿色猪肉、绿色大米、保健茶等新领域。
“郭立文一直在试图突破,一直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他的一切努力都无法扭转哈慈已陷入的颓势。”张春辉说,郭立文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哈慈倒在自己手里,所以,他只能作出选择——将已成为生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哈慈,将这个倾注了十几年心血抚养大的“孩子”,过继于人。
“在哈慈发展的这十几年里,我的家庭成员很多都在公司作到高层领导,尽管我也尝试着在管理上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但它毕竟还是一种家庭管理模式。”这是郭立文在重组大会上,做最后的告别演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
“家族管理模式应该是哈慈的致命伤。郭立文的失败虽然受到了保健品行业的整体影响,但其企业的运行模式注定了必须走出让、重组的路。”一位熟悉哈慈的经济界人士说,早在2001年2月,哈慈高层的人员变更,何妨和段炬红两位营销、企划高手的离职,就是一个不好的“预兆”。与许多民营企业相同,哈慈自始至终没有走出家族管理的瓶颈。
哈慈易主是反收购?
哈慈卖了多少钱?郭立文到底揣着多少钱离开的哈尔滨?对此,社会上流传着各种版本,有的已接近天文数字。但是,张春辉这个重组小组主要负责人称至今仍不知道准确数字。“这是一个迷,除了郭立文本人和天业公司负责人,没有人知道。”他说。
26日,记者乘着出租车兜了两个圈,才在哈工大后身一栋办公楼里找到了天业公司。公司内部是铝合金隔段隔成的房间,上面挂有“天业生物”、“天业经贸”等标识,装修一点都不奢华。而正是这样一个公司收购了哈慈。
“本来是哈慈要收购‘天业’,可是,运行到一半,‘天业’来了个反收购。”张春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直寻找突破口的郭立文原计划是借收购天业环保之机,享有高科技项目,打入高科技领域。可把天业环保纳入麾下之后才发现,高科技公司的管理模式与保健品差距太大,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时天业公司恰好发现了郭立文的良苦用心,于是就动了收购哈慈的念头,双方一拍即合,两情相悦。”他说,天业公司实力很雄厚,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当时有不少财团与郭立文有过接触,但是,郭立文选来选去还是选择了‘天业’。要知道,他在选择‘女婿’时是很上心的。”张春辉说,哈慈到底值多少钱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对于郭立文这样从大风大浪中走过来的企业家来说,财富与企业、事业无法等同”。
采访中,也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次重组可能有政府从中牵头。但记者采访哈尔滨体改办和金融办时,有关负责人肯定地说,这只是哈慈与天业之间的重组,他们并没有插手过问。
哈慈向前看
据了解,目前,哈慈集团已基本完成了内部的变革,人员各方面都没有太大变动。张春辉对未来充满信心,称要在保持哈慈原有医药器械业优势的基础上,完成由保健品企业到高科技企业的成功转形。
但是,他对哈慈的现状,主导产业发展的经济规模与巨大的资产规模不协调、产品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较雄厚的产业基础不协调等问题也感到有点头疼。他将这些全部列入年度报告中,称要在今年一一突破。
不论哈慈将要往哪个方向走,都与他的创始人郭立文不再有关联。一位经济界人士分析说,郭立文的“败走”哈慈是一个标志,表明一个时代的终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量保健品行业发展壮大起来,轻而易举地就掏得了市场上的第一桶金。它们靠的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人海销售战术。然而,现今消费市场已经很成熟,没有科技含量、靠广告填充起来的产品很难再有大的用武之地。